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甸甸文集 !
说起拍马一途,多数人均会作不屑之态,此小人之术,君子不为也。
尤其是读书人,尚清高,一说到拍马,连忙把头别过去,连听都不要听。若重溜须拍马,中国古代这么多读书人,早就没有一个贫寒之人了,屈原、颜回、陶渊明、竹林七贤等等人也就不会列入儒者传而早被归入奸臣传了。
曾听人说:大拍马,大成功;小拍马,小成功;不拍马,难成功。初听,不以为然,人生在世,无非是想把日脚过得好一点,难道除了拍马,就没有其他途径了吗?人常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何苦偏要走上拍马溜须这一途呢?但翻过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以及诸子百家和笔记小说等等书籍,让人不得不相信拍马确是成功者屡试不败的利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它使人左右逢源,永立不败之地,是人们秘而不宣的成功法宝。
“指鹿为马”的故事是太陈旧了,不说也罢;“邹忌之妻、妾、客”也是家常老话,谈之无味;至于吕不韦拍秦国太后的那种低劣恶心手段避之惟恐不及,但镶嵌在浩瀚史籍中的马屁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讲上几天几夜都不济事,单说几则也就够人叹为观止的了。最善拍马的当数官场中人。小官欲变成大官,要拍。就说李鸿章夫人五十大寿那天,满朝文武大臣都前去祝贺。消息传到合肥知县那里,他为了升迁亦想前往祝寿,理由是李鸿章是合肥人,又是朝中宠臣。可一件事难住了知县:我小小七品官该送多少礼呢?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实在送不起。于是,请来师爷拿主意。师爷聪明,说:这事容易,一两银子你都不要花,保证你的礼品最佳,到时候,苟富贵,毋相忘啊!知县心想天下哪有此等好事,便要师爷忙将好计献出来。师爷拟了一副寿联给他,嘱他亲自送给中堂大人过目,定能高升。知县听了岂敢怠慢,早就送到了中堂大人府第。中堂大人见是一介小小县令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随便应付了一下了事。待到知县将上联献出,见上面写道:“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寿”李鸿章心想:夫人二月过生日,写了“三月庚辰之前”还算聪明。接着下联上来了,正是“两宫太后以下一品夫人”李鸿章一看,早就跪在了地上。原来,这“两宫”指的是慈安与慈禧,李鸿章一见“两宫”便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因李鸿章非常赏识这副对联,这位知县也因此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了。至于那位师爷有无随之而“鸡犬升天”就不得而知了。
小官可以升大官。处在边远地区的官若要调到城里来当官,也是要拍马的。贤治通鉴•隋纪载曰:“帝过雁门,雁门太守丘和献食甚精。至马邑,马邑太守杨廓独无所献,帝不悦。以和为博陵太守,仍使廓至博陵观和为式。由是所至献食,竞为丰侈。”瞧,拍与不拍就是不一样!处在雁门的太守因为马屁拍得好拍得及时,就从边郡雁门调到了近城中心的博陵郡。而杨廓没有献上好东西,虽说也把他从马邑调到了博陵郡,但不是为了让他做大官,而是让他向丘和学习:你得把眼睛睁大了,看看人家丘和是怎么做的!这不是侮辱他是什么!真是一拍上天堂,不拍下地狱。还有一则故事是唐朝年间的事情,唐玄宗时,有一个被派往南方任地方官的陈少游,此人拍马功夫已到炉火纯青之境地,不但足不出京畿,未尝赴任,反而连续加官进爵,十余年间他三统大藩。其官运何其亨通!请看他的拍马历史:
陈少游善于权变,见风使舵。时董秀在朝中执掌大权。陈少游对董秀的为人了解得一清二楚。他特地寄宿在董府附近,等到董秀退朝回家单独求见。陈少游爱单刀直入,问董秀家中大小几口人,每月花费要多少。董秀说:“长期愧对高位,负担很重,目前物价又贵,一个月总要几千贯钱才能应付过去。”陈少游就夸董秀是如何清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别人的资助也是无所谓的。董秀心为之动。陈见时机成熟,说道:“在下虽是不才之人,请允许我单独承担你的费用,每年愿送您五万钱。现在我身边只带了这么点数目,请先收下,剩下的等我上任后再补上。”那董秀见钱眼开,视陈为座上宾。陈少游是个好演员,就在这时,他不失时机地泣然涕下,说:“南方瘴气严重,地又偏僻,只怕到了那里不能活着回来再睹您的风采了。”董秀岂是愚蠢之辈,早听出话中之音,他不能活着回来,那谁给他每年五万钱呢?便说:“你这么有才能的人,当然是不能调你去南方当官的,你且耐心等待几日,容我想想办法。”这种办法是想也不用想的,随便用手一指肥缺,你去就是了。这位陈少游后又拍别人的马屁,竟然连连升迁,任了浙东观察使,又做了淮南节度使,由于这些地方非常富庶,故这位贪官在这里搜刮财物达亿万之巨。
臣子拍皇上马屁拍得好的要数唐代的李勣与长孙无忌了。资治通鉴•唐纪载有他们的拍马事:“上语及隋炀帝,谓侍臣曰::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勣对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又载:“夏四月壬子,上幸太平宫,谓侍臣曰:‘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长孙无忌等皆曰:‘陛下无失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将顺之不暇,又何过之可言!’”
李勣与长孙无忌的共同点在于,都把皇上说成“完人”皇上尽管心知肚明,但绝对不会责怪他们,虽说皇帝也说他们“朕问公以已过,公等乃曲相谀悦”口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是啊,谁不爱听好话呢?据说清代袁枚的老师不爱拍马。一次,袁枚将要去赴任,就去向老师辞行。老师说:“你年纪轻轻去上任,都作好了哪些准备啊?”袁枚说:“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不悦,责备道:“年纪轻轻不学好,偏爱给人戴高帽?”袁枚说:“老师啊,世上像您这样不爱戴高帽的人有几个啊?”老师—想也对,便同意他的做法了。出门后,人问袁枚,与师谈得怎样?袁枚说:“已送出一顶高帽了。”看,袁枚的老师不知不觉间也戴上了高帽子。
当然,世上事也不是绝对的。也有皇帝就不喜欢人家拍他马屁。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谭里说:乾道八年天申节,知光州滕瑞奏:“臣自书‘圣寿万岁’四字,约二丈余,用绢褙投进。”上曰:“滕瑞不修郡政,以此献谀,特降一官。”这倒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不知是真是假。
拍马之术非但历史上有,现今社会也照样畅通无阻。你若能古为今用,去马屁精神之糟粕,存其精华。定会成为拍马屁的后起之秀。拍得好,出有车,食有鱼,衣轻裘,乘宝马,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你若要清高,去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那么,你就去和孔门弟子颜回一起过日子算了,倘能博得孔圣人一句“贤哉!某也”也就很不错了。
行文至此,世人定以为我是马屁专家了。如真成了马屁专家,我又何苦在案几上弯腰俯首写这些文字以换取些许纹银以济时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