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扬锋汉起 > 第十五章两策并施

第十五章两策并施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扬锋汉起 !

    太元十九年(394年)正月四日,棘阳南城,杨字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

    城中传来零零星星的竹子爆裂声,装点着新年气氛,那是商铺在开门营业。

    杨安玄带着赵田、陈华等人走在城墙上,小心地避让开挑土的民伕,张锋捂着顶狗皮帽子,小跑着跟随他们。

    杨佺期带回来长长的车队,车上堆满了粮食,灾民们欢声雷动,郡守的声誉大振。

    在阴、邓、岑三家的带动下,新野郡大小士族不得不纷纷表示,年前便筹到一千八百石粮食。

    手中有粮有钱,以工代赈之政推行十分顺利,三日内有数百人应征,邻近州县还有人闻讯源源不断地赶来。

    城墙上沆洼不平的兵道被修补夯平,外墙凹处也填沫上新泥,城墙根下的窝棚被拆除重建,同样搭建起的木棚至少不会四处漏风。

    站在城头远眺,可以看到官道在平整,远处的农田有人开挖水渠,让这个寒冷萧瑟的冬天多了几分生机。

    城门处支着大釜,炊烟混杂着热气往上腾,虽然有很多人前去做工领粮,但排队等候施粥的人依旧连绵近里,不见减少。

    杨安玄知道,新野郡赈灾的消息传出,会有越来越多的灾民到来。

    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瘦弱不堪的人,杨安玄眉头轻轻皱起,但愿这些人能撑过这个冬天,等到春暖花开,一切都会好起来。

    张锋这些日子过得很开心,娘的病好了,跟着田婶给军营浆洗衣物,每天能赚回来小口袋粟米。

    赵叔腾了间屋子给他们住,一家人不用挤在四处漏风的窝棚里发抖,妹子的脸上多了丝血色。

    这一切都是公子给的,张锋感激地看了一眼杨安玄,娘说知恩要图报,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伺候好公子。

    长队开始挪动,施粥开始了。杨安玄道:“走,下去看看。”

    来到釜边,杨安玄一皱眉,粥可照见人影。按算每口釜中有粟米二十斤左右,煮出来的粥应该粘稠,这锅中恐怕连十斤粟米都没有。

    四口锅都用竹勺搅过,杨安玄的脸阴沉下来,喝问道:“南门施粥是谁打理?”

    旁边一张油脸凑了过来,谄笑道:“玄公子,是小人张洪,小人是府衙的职吏。”

    小心地看了一眼杨安玄,张洪压低声音补充道:“小人和玄公子还是亲戚呢。”

    杨安玄一愣,自家怎么多出个这样一个亲戚来了?

    张洪腆着脸笑道:“小人的女儿年前嫁给了玄公子的叔父尚保。”

    杨安玄瞬感无力,年前杨家族人办了不少场喜事,大伯杨广也新纳了妾。

    杨尚保是仓曹参军,掌管着郡中财物,让便宜丈人做南门赈灾官,这其中意味不问可知。

    冷着脸指了指粥锅,杨安玄道:“这锅中粥为何这样稀薄,杨太守三令五申不准克扣赈灾粮,你想以身试法?”

    张洪打了个寒颤,腰躬得更低了些,恭声道:“早上抬粮的时候洒了出来,故而少了些。三少放心,下次不会了。”

    “你骗人,我听水牛哥说这些天的粥都很稀,很多人转到别的城门去了。”张锋脆声道。

    赵田拍拍张锋的头,示意他不要多话。

    张洪见张锋跟在杨安玄身边,不知其底细,不敢出声反驳,勾下头隐藏眼中的怨毒。

    杨安玄懒得多言,道:“申时施粥我再来,你好自为之。”

    心情低落地回到府衙,见大堂外围着一群小吏窃窃私语,看到杨安玄走来连忙散去。

    大堂内传出杨佺期的怒喝声:“……才一万八千钱,当本官是叫化子吗?”

    相对于士族捐粮捐钱的风生水起,陈深主持的向商户募捐则收效甚微,听话语才不过募到一万八千钱。

    且不说阴、邓、岑三家捐粮千石,便是捐钱也有五万,棘阳城商户数以百计,合起来捐钱的数量也不过三家的三分之一。

    晋朝官员俸禄是“半谷半钱”,七品官的月俸是“钱二千、米十五斛”,也就是十五石米差不多值二千钱,石米差不多一百五十钱(1),一万八千钱才一百二十石粟米,难怪杨佺期发怒。

    杨安玄不想进去看陈深遭斥,靠在廊下的柱旁等了半柱香功夫,看见陈深灰头土脸地出来后才走进大堂。

    杨佺期的心情不错,看到杨安玄笑道:“安玄,人日登高雅聚,你可准备好了佳作。”

    年后杨安玄十六岁,可以参加今年的定品,杨佺期对此寄以厚望,专门安排族人替他营造声望、鼓噪才名。

    登高雅聚赋诗,是最好的扬名机会,杨佺期给了杨安玄一两金,让他交结朋友,找些好诗作回来。

    杨安玄对定品并不抱太大希望,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中以德为先,而今几乎全看家世。

    自家家世不过四品,被人讥为兵家子,自己初来新野,与名人逸士几无接触,能被评为四品就不错了。即使郗刺史破例帮忙,定为三品顶了天。

    西晋初期时三品尚属上品,现在除了二品都是卑品,自己便有通天的本事也无法晋身上品。

    不过,对于登高吟诗作赋杨安玄丝毫不怯,有幸穿越回古代,做个文抄公是件幸福事。

    杨安玄准备了好几首传诵千古的诗句,至于原创者本就有才,想来不会因为自己剽窃了诗作就寂寂无名吧,说不定还会因此多出许多好诗来。

    见杨安玄信心满满地点头,杨佺期对于三儿子是越来越满意了,此次赈灾献策解了燃眉之急,又投了郗刺史的缘法,再若定为高品,吾家有子可承家业啊。

    “安玄,你找为父何事?”杨佺期捋须问道。

    杨安玄将南门发生的事情陈说了一遍,杨佺期的眉头皱紧,道:“尚保是纳了张家女作妾,还请为父到喝酒,看在他的面子上,此事不要计较,暗中派人警告那张洪就是。”

    “若是姑息养奸,父亲的声望必会受到牵累。而且今日发现张洪,明日会有赵洪、李洪,到时候父亲如何处置?”杨安玄愤声道。

    对赈灾出现贪腐杨佺期早有预料,只是投鼠忌器,其中牵扯到族人,细究起来大哥和三弟恐怕也难脱干系。

    杨佺期眯起眼,反问道:“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杨安玄眼珠一转,笑道:“何不让陈主簿去清查贪腐之事。”

    杨佺期连连摇头,道:“不妥,这岂不是授人以柄。”

    杨安玄笑道:“父亲来新野郡时日尚短,对地方掌控不足。虽有阴、邓、岑等士族相助,但陈、魏、高等姓犹在观望,陈主簿向商户募捐不力便足以说明。”

    杨佺期点点头,城中商户背后多数有士族的影子,向商户募捐不力则表明背后的士族对自己不支持。

    “棘阳城尚且如此,其他四县可想而知。”杨安玄道:“父亲在阴家堡许诺征辟佐吏,这位置从何而来?”

    杨佺期眉头皱起,拿了人家的好处许诺的话当然要兑现,原本只是打算抛出三五个职司,作为太守很容易办到。现在阴、邓、岑花了大本钱,估计三五个职司满足不了胃口。

    看着杨安玄别有意味地笑容,杨佺期回过味来,微笑道:“玄儿的意思是借查处赈灾贪腐的机会空出些职司来,妙,此计甚妙。”

    杨安玄道:“如此一来,父亲既不用发愁安抚阴、邓、岑三家,又可借机敲打其他士族,如何处置看他们的表现,轻重自可拿捏。”

    杨佺期两眼放光,兴奋地道:“妙哉,既施敲山震虎,又有借刀杀人。玄儿,此举深得兵法之妙。哈哈哈哈……”

    “父亲还需交待族人,不要向赈灾钱粮伸手,免得惹祸上身。若是拿了好处,不妨退了回去,免得让陈深抓住把柄。”想起张洪身后的杨尚保,杨安玄有些忧虑地道。

    父子俩细细地商议了一阵,杨佺期命人请陈深过来。

    得知郡守让自己查处贪腐赈灾粮一事,陈深的脸白了,这是得罪人的差事。有心不答应,向商户募捐不利已经给了郡守把柄,若是杨佺期借机发作,自己也吃罪不起。

    陈深苦着脸答应,想着能拖一时是一时,到时候找个理由搪塞,实在不行找两三个该死的鬼顶差就是。法不责众,杨佺期总不会把整个郡的官员都得罪了吧。

    “陈主簿,赈灾如救火,查处贪腐之事刻不容缓,陈主簿要早做安排。”杨佺期看着陈深的苦脸,心中畅快,笑道:“本官亦会派人暗中查探,查遗补缺嘛。若是有人想阳奉阴违糊弄本官,可休怪本官严惩不贷。”

    陈深的脸越发白了,看了一眼侍立在杨佺期身旁的杨安玄,心中暗恨,这件事八成又是这坏小子出的主意,当初筹粮募捐赈灾,以工代赈的主意就是这小子出的。

    好小子,你等着,此仇不报非君子,杨佺期不是准备在人日替你扬名、为今年秋季定品养望吗,哼,我非让你身败名裂不可。

    【注(1):东晋的物价史料记得较乱,统一做个设定,以陶渊明(约365—427年)的五斗米为例来推算。陶渊明任彭泽令(405年)时的俸禄是“月钱2500,米15斛”,15斛为一百五十斗,正好是五斗米一天。《晋百官表注》记载东晋官员的俸禄“半钱半谷”,也就是说15斛米合2500钱,陶渊明一天的俸禄为米五斗、钱83文,由此推算405年(义熙元年)一石米的价格在167钱左右。当时东晋经历过孙恩、桓玄之乱,物价应该会上涨,所以笔者设定太元十九年(394年)的物价为一石米约一百五十钱。至于有的记载斗米五百、五千、万钱,银半斤或金二两的说法,笔者认为可能是灾害下的特殊价格,不能作为常年数据参考。另白银未作为货币流通,设定一两金换万钱,实际上当时商品交换多是以物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