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 第19章 百日天子窜草莽

第19章 百日天子窜草莽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

    527年,十月,长安。

    萧宝寅宣布造反之后,原先朝廷按时供给的粮草物资肯定不会再有了。雍州虽然富饶,但刚被叛军洗劫一场,民生凋敝尚未恢复元气,而且毕竟只有一州之地,养不起这么多追随他的叛军将士。

    要想保证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只能主动出击去抢钱抢粮抢地盘。

    现在雍州以西是万俟丑奴的势力范围,自己既然已经跟北魏翻脸,就不能再得罪万俟丑奴了,否则两面树敌很不明智。

    只能向东发展,从北魏手里抢。

    雍州的正东是洛阳,东南是洛州,东北是华州。

    洛阳是首都,现在肯定打不下来。先从洛州和华州下手比较稳妥。于是萧宝寅先派郭子恢火速东进去抢占潼关,守住关中的东大门,保证长安的安全,之后郭子恢率军南下去打洛州,又派张始荣领兵北上去打华州。

    应该说这个部署还是中规中矩的,如果执行顺利的话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世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新的地盘还没打下来,雍州后院先着火了。

    首先起兵反对萧宝寅的是北地郡的毛鸿远和毛鸿宾兄弟。毛氏一家是北地郡三原县一带的豪门大族,家财丰厚。毛鸿远原来在咸阳太守帐下担任都督长史,毛鸿宾则任北地功曹。前段时间关中大乱,官军大都撤回渭河以南,北地郡地处渭北,整个被扔给了叛军。毛氏兄弟于是弃官归家,组织乡内豪杰和附近的氐羌部落结寨自保。当时叛军大将宿勤明达的侄子宿勤乌过仁攻占了北地,自号京兆王,毛氏兄弟见叛军势大,不能硬取,便先率领部下诈降,之后趁机偷袭,生擒宿勤乌过仁,平定了北地郡。

    萧宝寅策划造反的时候,毛鸿远就已经有所觉察,他跟毛鸿宾商量了一下,觉得萧宝寅难成大事,于是决定坚决跟他划清界限。毛氏兄弟率领部众在三原县马祗栅一带拒守,号称要打到长安平定叛乱。

    三原县就在长安的北面,相距不过数十里,属于心腹之患。萧宝寅听闻三原有变,立刻命令大将卢祖迁领兵去灭火。

    萧宝寅自己则在忙着更重要的事情,筹备登基大典。

    按惯例,皇帝不是随便就能当的,要经过一系列隆重繁杂的即位仪式才能完成,其中的重点是行祭天之典,以强调自己受命于天的正统地位。萧宝寅是皇族出身,自然非常重视这些内容,于是择吉日率领麾下的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出长安到南郊进行祭祀,行即位大礼。结果仪式刚进行到一半,突然战报传来,卢祖迁兵败被杀。萧宝寅大惊失色,他担心毛氏兄弟乘胜杀到南郊,于是天也不祭了,队形也不要了,带领众人狼狈逃回长安城内。

    卢祖迁本是北魏大将,在平定西北叛乱过程中屡立战功,但在政治问题上头脑不清楚,居然莫名其妙地选择了追随萧宝寅跟朝廷对抗。结果造反之后卢祖迁战力大减,被毛鸿远一战擒杀,最终好处一点儿没捞着,过往的功绩也付诸东风流水。

    回到长安城之后,萧宝寅惊魂未定,他开始隐约觉得长安城内也不甚安全,立刻命令严查城内,结果发现行台郎封伟伯等人也在密谋刺杀他,还没来得及动手而已。

    封伟伯一案牵连出众多关东义士,萧宝寅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群众基础并没有原先想的那样深厚,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反对自己。但事已至此不能回头,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现在只希望派出去的两路大军能快一点攻城略地,用胜利缓解一下内部压力。

    因为是从西向东打,所以郭子恢没费太大力气就占领了潼关,之后奉命南下去打洛州。但在洛州的治所上洛郡,他遇到了上洛郡守泉企。

    泉家是上洛附近的世家大户,曾祖因功被封丹水侯。泉企少年成名,十二岁就被魏宣武帝元恪特批担任上洛郡守,将上洛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次听闻萧宝寅的叛军来袭,泉企立刻募集三千多人的乡勇起兵迎战。这些乡勇在泉企的带领下,战斗力非常强悍,连战数日,以伤亡二十多人的代价,把郭子恢的叛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回潼关。经此一战,泉企以军功被朝廷加拜为征虏将军。

    萧宝寅听闻郭子恢出师不利,便改变战术,再派一万多人出兵青泥绕到上洛的侧翼,同时派人劝诱上洛的豪族反叛,许以高官厚禄,打算里应外合夹击上洛。利诱之下,上洛的豪族有些动心,答应作为萧宝寅的内应。泉企得到情报之后,先下手为强,果断领兵清剿了上洛内部叛乱势力,断了萧宝寅的念想。

    萧宝寅见泉企如此厉害,自知搞不定上洛,只好下令退兵,南路拓展的计划就此搁浅。他剩下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北路了。

    北上的部队正在攻打冯翊郡。无奈冯翊是三辅重镇之一,防守严密,萧宝寅的部队打了两个多月也没打下来。

    但萧宝寅并没有太着急。跟南边不同,现在北边的形势对他比较有利。这主要是因为黄河对岸的河东郡凭空多了很多援军,可以替他挡住官军的救援部队,所以拿下冯翊只是时间问题,只要等到城内粮矢耗尽就好。

    河东郡的援军的确是意外之喜。萧宝寅在长安称帝之后,河东郡的一些不安定分子见天下纷扰,也打算在乱世中大干一场,所以纷纷起兵响应。河东的反叛主力以汾阴薛氏为首,先是豪强薛凤贤举旗造反响应萧宝寅,攻占了河东郡的安邑县。之后原龙门镇将薛修义受薛凤贤鼓动,一时头脑发热也宣布造反,自号黄钺大将军,帅众围攻河东郡的治所蒲坂县。

    朝廷听闻河东郡又有叛乱,马上派都督宗正珍孙率兵去征讨。结果这位仁兄虽然勇武,但领兵的能力不太够,被挡在虞坂两个多月无法前进。

    正月,朝廷派来对付萧宝寅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到达弘农。领兵的是行台长孙稚。

    长孙稚两年前在讨伐鲜于修礼的时候,因为跟河间王元琛闹矛盾,兵败五鹿,被撤职召回。但那次失败是元琛捣乱造成的,没有体现出长孙稚的实力。现在北魏国内到处是战火,只怕没本事不怕没机会。这两年没有元琛扯后腿,长孙稚成功平定了蜀地的叛乱,战功卓着,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爵位,又被升为尚书右仆射。

    这次萧宝寅叛乱的时候,长孙稚因为背发毒疮没有痊愈,还在家中静养。胡太后发现身边实在无人可用了,只好请长孙稚勉为其难带病出征。对此长孙稚倒没什么怨言,他表示自己肯定会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长孙稚领兵到达弘农之后,开始讨论制定具体的征讨策略。根据朝廷原来的指派,他的目标只有萧宝寅,不用管其他的叛军。萧宝寅现在据点在长安,所以正常的打法就是先打下潼关,之后一路西进直取长安。

    这时长孙稚帐下的行台左丞杨侃站出来说,我觉得这个方案不是太好。潼关乃关防要隘,易守难攻,现在萧宝寅已经派重兵在此固守,正面打的话非常困难。我建议大军绕个路,先北上取道蒲阪,然后渡河西进,直接插到雍州的腹心地带,萧宝寅慌乱之下必定要收兵回救,这样华州之围不战自解,潼关守兵也会弃关西逃。长安的外围防御一旦被瓦解,就会变成一座孤城,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打下来。如果大人认为这个计策可行,那我愿意当先锋官。

    杨侃出身弘农杨氏,是北魏大臣杨播之子,也是前雍州刺史杨椿和现定州刺史杨播的亲侄子。杨侃为人低调,但思虑深邃,谋略过人。当年长孙稚担任扬州刺史守卫寿春的时候,曾经委任杨侃担任自己的录事参军。当时南梁大将裴邃秘密联络寿春城内的叛乱分子,打算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寿春。裴邃担心南梁军队的异动被注意到,为掩人耳目,便给长孙稚写了封信,信中指责北魏修筑白捺城城准备入侵,所以南梁军队要调动应对。长孙稚当时也没太细想,打算回复说我们没在修城你们别紧张就完了。但杨侃敏锐地觉察出裴邃的信有大问题,跟长孙稚说,裴邃绝对不会为了一个小城调动大军,后面肯定有其他目的,大人千万别轻视。长孙稚也是聪明人,一经指点就恍然大悟,于是立刻给裴邃回信,说拜托别拿白捺城做借口了好不,你们集结大军肯定是有别的意图。不要以为北魏这边没有能人,你的伎俩早就被识破了。裴邃见信,知道计谋失败,只好下令退兵。寿春的内奸见梁军逾期不至,心中狐疑,便相互告发,最终全部落网。

    这次杨侃的建议也好像很有道理,但长孙稚还有些疑问,便问杨侃说,你这个计策好是好,但实施难度好像有点大啊。现在河东大部分已经不是朝廷的地盘了,安邑早就被薛凤贤占领,蒲阪也正在被薛修义围攻,宗正珍孙的部队被堵在虞坂无法前进,这种情况下我们过去也不太容易搞定吧?

    杨侃道,宗正珍孙不过一勇之夫,根本不懂兵法将略,他搞不定叛军很正常。河东局势其实有个非常明显的突破口,现在大部分叛军士兵都聚集在西边围攻蒲阪,而他们的父母妻子却还留在东部诸县,一旦听闻家乡被官军占领,必然会军心不稳,不战自溃。

    长孙稚觉得杨侃分析得很有道理,于是立刻依计行事,命令儿子长孙子彦跟杨侃一起率一队骑兵从恒农北渡黄河,出其不意直抵河东郡虞乡县的石锥壁。这个位置是杨侃特意选的,相对比较靠西,但离攻击蒲阪的叛军主力还有大约四五十里的距离,这里的一举一动可以随时传到叛军那里,但叛军攻击过来则需要一两天左右的时间。

    杨侃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他命令手下去周边各村广贴告示大肆宣传,说官军暂时先停在这里等待大部队,同时观察一下民情向背。晚上官军会举起三堆烽火,如果你们村打算投降朝廷,就也点燃三堆烽火响应,以表明本村的立场。如果哪个村子没有点火,就是贼党一伙的,那对不起官军马上就会灭贼屠村,缴获的财物用以犒赏三军。

    周边诸村的很多村民都跟叛军有关联,见到官军突然出现,早就吓得胆战心惊手足无措。后来听到官军的宣传,不禁又都暗中窃喜,心说这么简单就能蒙混过关,脑子有问题的才不点火呢。到了晚上等官军点火之后,周边各村无一例外全部点火响应,一时间河东郡中部和东部数百里之内火光熊熊,照亮了半边天。

    这种情况下你官军就不知道去打哪个村子了吧?

    杨侃根本就没想去打哪个村子,他的目标是正在围攻蒲阪的叛军大部队。

    叛军白天的时候已经得到情报,知道官军到了自己家乡腹地,也知道官军的告示内容。他们没想明白官军这样做的意图,还在犹豫要不要回兵救援。

    等到晚上,叛军突然发现东方一片火光冲天,立刻就炸窝了。难道所有村子都投降了?自己的家人啥情况了?会不会被同村的供出来交给官军?

    想到这里,叛军将士们再也呆不住了,也不管薛修义的命令,各自逃散奔回自己的村子查看情况。

    薛修义一夜之间就变成光杆司令,他知道遇到比自己高得多的对手了,级别相差太多根本没法打,只好向官军请降,顺带着劝说薛凤贤也投降官军。

    就这样,长孙稚没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河东郡。他帅军离开恒农北上蒲阪,然后西渡黄河,直接插到潼关的后面。驻守潼关的郭子恢见形势不对果断弃关西逃,生怕再晚就被断了后路两面夹击包饺子。包围冯翊的叛军见侧翼已经被突破,也放弃攻城退回长安。

    一切完全按照杨侃的预想在进行。接下来就是继续西进直取长安。

    结果没等长孙稚动手,长安城内部先出问题了。

    原来为了解决家门口的威胁,萧宝寅在卢祖迁死后,又派遣大将侯终德去攻打三原县的毛鸿远毛鸿宾兄弟。结果这位仁兄一看萧宝寅的部队接连受挫,又听闻潼关已失,朝廷已经大兵压境马上就要打到长安了,知道萧宝寅大势已去,于是毫不犹豫地反水了,领兵杀回长安。侯终德的部队进入虎门之后,萧宝寅才发现有问题,仓促之间组织部队迎战,结果被侯终德打败,只好带着妻子南阳公主和少子在亲兵百余人的保护下,从后门过渭桥逃离长安。

    接下来往哪里走?现在南梁和北魏都不能去了,萧宝寅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往西逃窜,投奔曾经的敌人万俟丑奴。萧宝寅跟万俟丑奴在西北对峙多年,交战之余也彼此英雄相惜,所以万俟丑奴听闻萧宝寅兵败来投非常高兴,将萧宝寅任命为太傅留在左右。

    萧宝寅从称帝到败逃不过百日,但对比元渊他还算幸运,至少暂时保住了性命。

    长孙稚挥兵西进顺利收复长安,清理了萧宝寅的残余部队,平定了雍州。

    朝廷难得收到一次平叛捷报,立刻论功行赏,长孙稚接替萧宝寅担任雍州刺史和西道行台,杨侃被封为东雍州刺史,毛鸿远被封为南豳州刺史,毛鸿宾被封为北雍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