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三十六骑(全) !
十三将士归玉门
少年天子下谕旨,快马加鞭赴西域,班超千里驰援,三十六骑重聚。
139.廷辩
耿秉再也按捺不住,出列跪下:“皇上,现在撤不回来了!匈奴回犯西域日久,若不出兵,西域都护府三千兵士,都撤不回来了。”
“现在西域那边的战事如何?”皇上问。
“四个月前,敦煌郡就有求援军报,说匈奴来犯!可是一直没人在意!想必都护府一直陷入苦战。”
尚书台立刻有人出来辩解:“是有两次求援军报,但那时先帝有恙,不能亲政,所以……就压下了,只是要求凉州各郡闭关严守。”
众人沉默,明白在那个微妙时期,没人敢派动军队的。
有人问:“自那以后,都护府再没军报来?”
答没有。
朝堂上又进入了尴尬的沉默……终于有人说:“四个月前的战报,如果算上焉耆到敦煌,敦煌再到洛都的时间,实际战事发生的时刻,当在五个月以前,或许更久……这之后再没有战报,是不是意味着……”
耿秉截口道:“我与匈奴交过手,最了解匈奴人的战法。他们善抢掠,不善攻城,而我大汉将兵,最长于守城。匈奴来犯,都护府肯定会据城严守,遭遇围困,所以再也传不出战报,也不奇怪。”
“这也是你的猜测,也许……有更坏的情况。”有人道。
“好,就算耿将军猜对了,那……围困了这么久,一般会伤亡多少?”又有人问。
耿秉觉得其心可诛,怒目而视:“不知道!”
“我知道耿将军爱兵如子的苦心,苍天可鉴!但皇上刚立新政,以仁德示天下,不宜动兵杀……诸事用刚,不祥。”这人看似调和,其实给了更重的一击。
耿秉一人在朝议中苦苦支撑,自己也知道,放弃西域大势已成,但他总不能放弃那些可能还在孤守的士兵吧?那里面还有自己的幼弟和姐夫。
“放弃西域,我是赞同的。”显亲侯窦固终于出了声。窦固三朝之臣,又是西征的主帅,也是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者,说出这样的话来,别有分量。
“你……”耿秉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我也不知道,现在西域还有多少大汉将兵。”窦固缓缓低头,“他们是我带去的,也是我抛下的。”
窦固走到中间,环顾一番:“西域远哪,荒凉,还冷……所以你们看不上。比起我们关中来,的确不算好地方。但是那三千人,留下来了,他们的家、他们的父母妻儿应该都在关内……他们为什么要留下来?为了先帝的志向,为了大汉的威名。威名有没有用?也许有用,因为你有威名,胡人安分点不敢扰你,你才能做你们说的休养生息。也许没用,因为胡人的脑子跟我们不大一样,有时候真不好捉摸……不讨论这有用没用的问题,但他们!是为大汉留下的!现在我们因为情势有变,因为这样那样的什么难处,就抛弃他们……”窦固说着说着忽然停了下来,声音不再平静,“我们抛弃了什么?抛弃了子民为大汉赴汤蹈火的心!以后再有边乱,再有夷变……谁来为陛下、为大汉肝脑涂地地战斗?”窦固顿着脚,已声泪俱下,“什么都可以变,但大汉不能
变!仅为了一点钱粮利益的算计,你们竟要放弃……好,西域可以放弃,但不能放弃他们!真要是放弃了……这就是大汉的风范吗?”
朝上再无声息,好些人低头,再不敢仰起。
“窦将军言重了。”有人道,“我认同将军,放弃西域之前,我们也该去救回为大汉而战的士兵。”
天子毕竟只有十八岁,被窦固说得勃发了血气:“好!就是不惜代价,朕也要带他们回家!”
年轻的天子并不知道这“不惜代价”四字,却惹来了麻烦。文臣们开始再次搬出数据、细节、可行性来论证。他们已经不是在阻止营救,而是在阻止新天子的决策方式。
或许天子是好天子,文臣们也大多是心怀社稷的忠臣,但刚进入新帝亲政模式,正是文臣们与帝王相互博弈和了解的状态。本来被窦固拉过来的舆论局势,因为天子的介入后,反而效果相反了。群臣相当默契而巧妙地在阻止天子,阻击天子的“不惜代价”的言论。他们觉得,如果天子过早地应用自己专断的威权,过于轻易地发布“不惜代价”的豪言和诏令,可能对以后的国事决策带来巨大的风险。所谓天子一跬步,皆关大事,不可忽也。
只是他们说得很委婉,不是说不去救,而是排列出详细的操作过程——从今日开始调拨钱粮须多少时日,其中又要拆挪哪里方可办到……集结上骑的西征军队,也要时日,比如某军不可动,某军只可派出一千骑……如此这般,到出征要在二十日甚至一个月后。京师开拔,到达敦煌只怕又要多少天……大军一旦出玉门关,就得不虑胜先虑败……云云。
听得天子头都大了:“朕虽没打过仗,但也知道军情瞬息万变,兵贵神速……待到你们准备稳妥了,前线还有人在吗?”
“这才是我朝经营西域的难处,相隔万里,两不相知。”舆论开始回到原点。
“不需要在京师集结大军。”耿秉出声了,“也不需要诸位大人筹措钱粮。如果我们只是去救人的话。”
群臣和天子都望向了耿秉。
“臣还算知晓西域的边事。凉州各郡,本就屯有重兵,粮草充足,直接派凉州军队从敦煌出关,才是最迅速有效的。”耿秉道。
“凉州地卡西北要地,真要守军倾巢而动,边防空虚,恐被周边的觊觎者侵入。”有人质疑。
“凉州安置了许多归降的异族,虽然那些羌骑胡骑为我们所用,一旦凉州军力不足,对他们失去了牵制……还是不得不防。”有人担忧。
“不需要牵动那么许多,只要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各抽调两千骑,汇在一起,就可即刻出兵焉耆。”
“才六千骑?”有人惊道,“我们面对的可不是焉耆人,而是匈奴!”
窦固忽然接口道:“前年,呼衍王据车师,有匈奴铁骑过万,就是被耿将军五千轻骑所击败!”
耿秉感激地看着窦固,欠身道:“我只是前锋,都是窦帅指挥有方。”
“那时耿将军身后有窦将军的西征大军,自是不同。如今要是六千骑出关,可就是孤军了。”有人谨慎质疑。
耿秉胸有成竹:“我了解匈奴。现在冬天了,匈奴人冬天一般干什么?什么都不干,缩在帐篷里
抱着妻儿,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冬天,是他们最想家的时候。春天就进入西域的匈奴人,离家这么久,早就是疲惫之师,加上思念家人,肯定军心不稳,再无战意。我们此去解围救人,无须据守,也不追击缠斗,事成即返,应能全身而退。”
这是一条争议两端的中间道路,皇帝和群臣觉得都可接受,当下不少人开始附议。
皇帝也舒了口气,当即下旨,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节制凉州各郡军权,制订和指挥西域营救计划。
“带他们回家。”皇帝道。
耿秉一点时间都不愿耽误,八百里加急,将皇帝的任命诏书和自己的军令一起传给酒泉太守段彭,任他为帅,见令即刻抽调三郡兵马,以最快速度出征。自己随后才从洛都动身上路,去酒泉上任。
酒泉太守段彭见到诏书哪敢耽误,立即派快马去张掖调兵,第二日夜,张掖两千骑赶到酒泉,两郡抽调兵马合在一处,天明赶往敦煌。两日后到达,敦煌太守来迎接,才知道朝堂营救都护府的决心和计划。段彭想询问有关都护府更多的情报,敦煌太守这才想起,在他的郡狱里还关押着一名假传军令调动军队的校尉长史,当下把那长史放出来,给段彭说说西域都护府的情况。
长史被关押日久,带上来已是蓬头垢面,胡子遮了半张脸。听到段彭来意,伏地大哭:“你们怎么才来呀!罪人玄英,愿做马前卒,带太守大人去援救焉耆、车师!”
第二日,三郡兵马合六千骑,以玄英为向导,直奔焉耆的都护府大营所在。
西域的冬天或比凉州早一个月。
六千骑越往西北走,积雪越厚,偏偏风雪从西北横飞而来,整支队伍无论人马,都向前倾斜,偏不会扑倒……顶风而行。
进入焉耆境内时,他们劈头碰到了一支疲惫而缺少战意的匈奴军队——被神秘而恐怖的贵霜战象击溃的匈奴右贤王的军队。千里败退之后,这支低落的队伍想在此北上跨越天山,与单于会合,回归漠北草原深处的家乡。
两边兵力差相仿佛,但狭路相逢勇者胜,凉州汉军心气正高,正面突击对撞,一下就将匈奴人冲垮了。匈奴人一直向后溃逃,四窜的骑兵穿过焉耆城的城下。
匈奴人根本不敢叫城,怕被困住,一路号哭而去,留下遍地尸体。
城上的焉耆人惊呆了。
几日前,右贤王率军而来,被他们奉为上宾。一日前,眼见驻在城外的匈奴大军拔营北去,怎么突然就如此仓皇地跑回来了?紧接着就看见在后掩杀的军队,神威赫赫,旌旗如云……待看清时,原来是汉旗!吓得肝胆俱裂,急忙报于焉耆王庭。
焉耆王本是个暴烈的性子,要不也不会因为儿子被扣,就敢不计后果地与都护陈睦闹翻。陈睦带两千汉军围了焉耆城两个月,愣把三千焉耆兵打得剩下不到一千,眼看就要城破,结果身后有匈奴人过天山而来。陈睦被迫撤围去阻挡匈奴,看见的却是单于带来的两万多骑的无边大军……
焉耆王带领群臣上到城头,看见汉军的旗帜,再没有一点点胆气。群臣更是害怕,知道这分明是大汉来复仇了……眼见着匈奴人都被斩杀了大半……只怕整个焉耆要因为焉耆王以前的草率被屠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