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63章 两个亿

第163章 两个亿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当整个孔家所有人都被逮捕之后,这件事算是暂时结束了。

    偌大的孔府中,除了锦衣卫的内应之外,连带着下人,所有人都被控制起来。

    朱元璋同时也顺势对山东境内,所有的孔氏旁支,也进行了一波清洗。

    商业垄断、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国家团结等罪名一条一条被锦衣卫翻了出来,其中甚至还有当年联合倭寇,和倭寇对半分抢来财产的事!

    这种种恶行之下,朱元璋也只是对这些旁氏族人进行一些小惩。

    所谓的小惩,不过是没收九成九的家产,然后该砍头的砍头,该蹲大牢的继续去蹲大牢。

    看起来这些惩罚和所谓的小惩不沾边,但是和孔喜文和孔喜章相比,这些支脉的族人已经很幸运了。

    毕竟谁都不想被扒光了吊在城头上,然后被活活晒死或者饿死。

    这么一对比,是不是砍头就显得人性多了。

    除了除掉孔家老大和老二之外,现在无论是朱元璋赏赐的新孔府,还是当年孔家被元庭封的旧孔府,都被朱元璋归为国有,然后改成了博物馆,花十个铜板就能进去参观一圈。

    在收缴孔府的时候,还有一件事让朱元璋感到震惊。

    孔家的新府和旧府,单单是这两个地方,居然就有不下十个地窖!

    当时锦衣卫还以为,这些地窖里是用来存别的东西。

    结果下去一看,这些地窖里要么是古代文人的原本经典,要么是真金白银、玛瑙岫玉。

    其中单单白银便有三千万两左右,应该是这千年以来孔家自己存的。

    而那些玛瑙岫玉和原本经典,那就不好估价了。

    往多了说,这些玉石古书一个多亿的价值,都很有可能。

    往少了说,也不过几十万、几百万两银子。

    不过也正是因为难以估价这一点,张天赐决定,利用这一点,为已经被“埋进坟墓”的孔家,在封一层水泥。

    清点财物后的七天,张天赐最后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之上。

    【痛心,孔家千年贪腐,数额高达两亿两白银!】

    【若是平铺,可以淹没整个应天。】

    张天赐的文章,瞬间再次点燃民间的舆论场!

    孔家人贪了上千年?至今家里还有两亿两?甚至白银的数量能淹没应天?

    为了让老百姓理解两亿两是多大的概念,张天赐还很贴心的,对两亿两做了一个消费类比。

    假设一个成年人什么都不做,一年要花五两银子养活自己。

    那么两亿两可以养活一个人四千万年。

    或者养活整个大明所有军队二十年!

    也可以给黄河修建六十六座堤坝!

    还可以雇佣半数大明人,将整条黄河翻一遍。

    甚至能买下十座当今陛下住的皇宫!

    如此庞大的数字,别说是普通务农的老百姓了,就连民间的商人和地方的士子都惊讶的目瞪口呆。

    这孔家人这么有钱?!真不愧是千年的世家!这才叫底蕴啊。

    只可惜,再强的世家,真到了毁灭的那一天,也是迅速崩塌的。

    朱元璋轻而易举的消灭了民间孔学的最高代言人,这也让儒学在民间的声望再降一头。

    不管怎么说,张天赐这波舆论上对儒家的打击,也让朱元璋、文武百官、民间商贾意识到,这舆论的力量到底有多强。

    而张天赐最近一直出没在礼部报社,这件事被有心之人之人发现之后,在仔细去看报纸。

    只见每个文章标题的最后,都有一个小号字体的名字。

    有些采访文章一看就是称号或者笔名,而张天赐就坦诚多了,除了没有姓氏,直接就以天赐作为笔名写作文章。

    然而,就算朝中百官知道了,孔家覆灭是张天赐所为,也没人敢以此为名对张天赐在朝堂上发起攻击。

    原因很简单,朝中文武虽然都不怕死,但是却很怕很怕带着恶名死去,尤其是还会连累一整个家族这么死去,在史书上留下种种恶名。

    无论是当初对付地主用族谱威胁,对付科举士子用祖坟威胁。

    还是如今对付孔家使用天下舆论的力量,让鼎盛千年的最强世家,连反抗都做不到,让堂堂圣人之后的孔家成了全天下的敌人。

    这种种手段,朝中哪个官僚受得了?

    所以即便他们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张天赐所为,那也必须假装不知道。

    甚至当御史台的疯子,打算以此为理由弹劾张天赐的时候,朝中文武百官还会帮张天赐说话。

    就怕张天赐把个体的针对,当成了朝堂内部对他的排挤!

    这大明第一毒士要是生起气来,一掀桌子,再和老朱在联手来两次大清洗,他们还活不活了?

    等到年关将至,这孔家覆灭的余波才算是渐渐平息。

    在此期间,南孔的后人也站了出来,通过关系向朝廷上书。

    说是并不在乎北孔的覆灭,但是希望朝廷帮孔圣人解释一番,因为民间已经有开始批驳孔圣人的风言风语传出,这让他们这些孔子后人感到很伤心。

    朱元璋对此置之不理,朱标却打算利用南孔舍财为名的行为,再给天下读书人重新打造一个文学偶像。

    张天赐对此则并不同意,那读书人的偶像还少么,什么文天祥什么苏武。

    无数的文人榜样摆在他们面前,别说是上阵杀敌了,连为底层百姓开蒙都要朝廷逼着去。

    一点正事不干,反而成天在写一些酸诗,去和曲楼的姑娘谈情说爱,这还不有辱斯文?

    相反的,张天赐建议直接朝廷出一本儒学注释。

    就要求将儒学向着尚武、爱民、忠君、济贫等方向解释,以此引导民间的读书人风气向秦汉时期复苏。

    虽然说朱标再立一个标志偶像的事,被朱元璋和张天赐共同给反对了,但是朱标也没多难过,因为张天赐的建议被采纳了。

    正好朱元璋看朱标对儒家很关注,这为儒家经典注释新书的活,便顺理成章的落到朱标头上了。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有点想退位摆烂了。

    现在除了张天赐,谁都找不到老朱,百官想进言,都被推到朱标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