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永乐开始 > 第十三节 远行

第十三节 远行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从永乐开始 !

    此时高乐想的是马明的去向,徐进已经到了西域,那马明的去留就在皇帝的取舍之间。对于这个皇太孙,高乐也不好判断。历史不是高乐的强项,能记得也就是课本上的那点东西。虽然记忆很清晰,但是太简略了,好像好多地方也不太对劲。比如“靖难”,民间并不忌讳这个话题,还有的平民百姓大谈特谈,甚至士子出身的王大人也认为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感觉上并非虚言。

    对于去西域,能为大明巩固疆土、百姓少遭罪、为后代留一份稳定的土地资源尽一份力量,高乐深感荣耀。只是皇位更迭,一朝君子一朝臣,落下张居正那样的后果是高乐不想看到的,也是尽量避免的。可现如今上了船,何时才能急流勇退呢?

    赵萱身体恢复得很好,可是她和孩子绝对受不了一路万里的风霜,而且那里也还不太安定。到时候家里就剩下她和大姐还有两个孩子,外加三个小妹,想起来就难受。大姐夫被派去漠北两年,那里确实需要很多熟悉草原的老将领军,好在没有什么危险。

    高乐拜访了徐大人,恳请徐大人帮忙照顾,徐德勇欣然同意。徐夫人坚决要将他们接入府中,也热闹一些。最后徐大人建议就在徐府边上弄个院子,方便照顾,高乐推辞不过,只好同意了。

    “世侄,你不用客气,也别担心。徐进的孩子也在,他们正好就伴儿。你们和徐进在那边多注意,我也老了,不会离开天津卫,等你们回来他们也都大点儿了。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也是难得。”

    “我只是担心伯母太疼他们。”高乐笑着说,“如今形式皇上必定定都北京,这里是东大门,沿海的清宁和繁荣皇上还指望你呢。”

    “四虎的船队此次功劳甚大,与郑大人下西洋有一比。”

    高乐恭恭敬敬地说:“那是无法比的,郑大人下西洋扬我国威,四夷咸服。四虎的船队只是开中法的应用。皇上英明,深谋远虑,这支船队才有今天的成就,而且今后也可就近运些货物,继续为北地支援粮草和人员。现在想来,对当初皇上的决定深感钦佩。”

    “我们走后,炼丹坊那边无人照顾,很多病人又需要这丹药,宫里的也不能断了,我等希望宫里能派人接手生产。您看呢?”

    有高乐去西域,徐德勇真的很放心徐进。

    永乐17年元旦过得并不轻松,张四虎和邢增辉忙着交待船队事宜。炼丹坊那边也要清理,教授几个太监丹药制法。小院自然要留着,这是他们的根,有些东西也要收拾好了。

    三个小妹妹死活要和他们一起走,最后没法,大家只能同意。女孩家的心事赵萱自然看得出来,这事儿只能顺其自然。不能随夫君西进,赵萱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作为妻子能为船队尽些力,算是一些安慰,不过这些日子也是十分痴缠。

    清点家产,还真不少。宝钞十万余贯,黄金一万三千两,存粮也有不少,手里还有大量的盐引。如此大量的资金是不可能带到西域的,亏了张四虎这次航行得到的银子全换成人了。

    高乐真希望能办家银号,搞汇兑业务,可是那会和大明宝钞冲突。说实在的,大明的金融体系确实是有问题,宝钞的发行问题更多。采用银本位可能会简单些,可铜钱数量太少,还大量流出,到时候可能更糟糕。他们真正的硬通货是盐引,黄金也能带点。

    养船队和贸易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银子,最后大家商议结果就是办蒙学,继续扩大海河书院,免除困难学生的学费,对军户子弟降低收费标准,尽量招收孤儿,提高教员的待遇。赵萱和邢增辉的目标是打造一支稳定的船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投入海河书院,培养人才。

    二月初,徐府边上的院子已经整理好了,三间正房,四间厢房的小院子,十分幽静。侧面开了个小门,可直通徐府。高乐夫妇和大姐带着孩子搬了进去。眼见出发在即,大家给他们更多的相聚时间,尽量不去打搅他们。而从北京传来马明的消息让高乐静下心来,和妻子孩子渡过难得的一段时光。

    今天中午四虎和增辉来蹭饭,高乐下厨,炒了几个菜。邢增辉帮厨,他的刀功非常好,开饭馆时也是他掌勺,只是觉得在菜品搭配和创意上总有很多像高乐学的地方。小院的这些人没有请下人的习惯,家务从来都是大家一起做。

    大姐过来也是帮着小两口照看一下孩子,她的儿子快三岁了,虎头虎脑,招人喜欢,跟这些叔叔姑姑们好极了。现在更是天天缠着高乐,小嘴说个不停,时不时还去逗逗小弟弟,一本正经教他说话。今天看见高乐做饭,早早的就坐在他的小桌边等着,难得有那么好的耐性,看得他妈直偷笑。

    两人配合熟练,一会儿饭菜就上桌了。刘天祥这个小家伙吃饭很安静。张四虎也是闷头吃饭顾不上说话,邢增辉到很有点美食家的意思,细细品味。高乐曾经说过,男人偶尔下厨房是一种乐趣,尤其是临时兴起,根据家中现有的材料,即兴搞出几个可口的菜来,那是一种享受。所以这些人经常搞这种突然袭击,以满足大家的口舌之欲。

    饭后不久,把两个孩子都安顿睡了,几人坐下来说话儿。“十哥,这两天我和九哥商量,打算在城里城外购置些地产,你看怎么样?”

    “说说原因?”高乐点头。

    邢增辉看到张四虎示意他说,就接着道:“听说四哥的铁路试验通过了。我们寻思着肯定会修通东北和西北方向的,那两处是新地,运输问题大,那东西用铁又多,恐怕朝廷会先紧着这两处修建。那样天津卫的恐怕更加繁忙,城里和三岔河口一带一热闹,地皮肯定值钱。”

    “还有呢?”

    张四虎接口说:“即便不修铁路,北边和西边现在都需要支持,海运漕运肯定会更加繁忙,天津卫更加繁盛是一定的。而且我琢磨着阻力再大,皇上也会干,要不打下来守不住不是白瞎了。”

    “会有什么阻力?”高乐笑着问。

    看到邢增辉有些**,张四虎笑道:“又考我,如今安定了,先修北边、西边,就是先紧着北边发展,自然有人不乐意。”

    高乐等了一会儿,对邢增辉说:“你的眼光不错,城里地方小,也没有书院,可以考虑买下地先建几个书院分院,让学子就近上学。城外你看着办,不过别着急,动静也别太大。那几个混儿皮现在也有人模样了,还有几家关系不错的,适当的时候通个气儿,有钱大家赚。”

    大姐听了说道:“想起那几个家伙我就来气,你还照应着他们。”

    “大姐,还气什么,都是讨生活,那几个家伙不是早就服了吗。”赵萱赶忙劝了一句。

    “这事儿我明白。小辉,和这帮家伙打交道要小心。以后就你一个人在外面忙活儿,一切要小心。”刘巧儿确实不大放心。

    “姐,知道了。我以后每天都会来这儿打一晃,大姐三姐多提醒我。”

    四虎喝了一口茶,“实际上都一样,商场官场更凶险,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或者有精细粗糙之分。”

    看到邢增辉虚心受教的样子,高乐有些好笑,“行了,行了,怎么有三娘教子的感觉。小辉放手做,别担心。”

    送走哥俩,仨人围着桌边喝茶,说起马明。马明在年前修了一段路基,铺上砂石、枕木、铁轨,用骡马拉着几车厢货物做了一下演示,速度和载重量比履带拖车还好,而且总体算下来比较省铁,也好维护。皇上看了很高兴,派他一直向西考察线路,以决定是否适合在那边修一条铁路。

    要说这种东西在矿山用的不少,马明把它改进后摆到地上让朝廷众人十分惊讶。也就是大明现在钢铁年产量达到了2千万万斤,而且还有能力继续提高,马明的时机选择也很好,否则这东西根本不可能被考虑。

    高乐估计马明想去西域,并且在那边完成蒸汽机车。赵萱考虑的则是西域的铁路什么时候能通,那时不管高乐回来还是她们娘俩去都方便些。

    刘巧儿静静看着这对夫妻想心事,偶尔有一丝念头从心头闪过,赶紧低头喝了一口茶。

    拍门声打断了屋里三人的沉思,原来是周齐来了。

    马明确实想去西域和兄弟们在一起,铁路计划他有一个时间表,从冯俊武的信中得知皇太孙想把他们都招到那边,马明决定提前启动这个计划。结果他走得比高乐他们还早,如今已经出发了。

    大明永乐17年春,是激扬的一个春天,军户十万户、流民八万户屯垦西域。高乐众人在移民的大潮中好似一朵小浪花,自古以来丝绸之路从未如此人流如织,大漠之中也毫无荒凉之意。如此浩繁的动作,即便这几年大明全境多数地区风调雨顺,国力也是不堪重负。然而明皇朱棣却未停止他前进的脚步,“摊丁入亩”强力推行,又有多少官员人头落地,掀起了靖难之后的又一轮官绅大清洗。太子守南京,监督重新清丈土地造册,筹运粮草,安抚百官,颇为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