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综]母仪天下 !
只要有利可图,劳动人民的智慧可以说是无穷的。舒云也没想到,很快就有人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方案,舒云直接吩咐推广下去,然后,滁州城内就开始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军需生产。这年头,布料这玩意永远是不嫌多的。尤其,元朝币制也非常混乱,金银什么的,大多数其实是被上层垄断的,民间的钱币非常劣质,说是铜钱,里面不知道掺了多少铅锡之类的,一摔就碎,因此,布帛这会儿还是硬通货。不管是拿出去找别人购买,还是作为赏赐,都是好东西。
说白了,不管是打仗,还是治国,靠的都是钱,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元璋后来搞出来的那种擦屁股都嫌硬的宝钞,没有基准保证金的纸币,那就是耍流氓。
虽说如今驱逐鞑虏是大义所在,但是天下义军这么多,对于下面的人来说,跟着谁都是驱逐鞑子,那么,自然是跟着谁好处大,就跟着谁了!
舒云对于打仗,那是一窍不通的,读过《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人多得是,能活学活用的能有几个,生搬硬套的才是多数。
站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到了这个世界,舒云的立场已经决定了她必须要站在朱元璋这一方,所以,确保朱元璋的胜利,甚至是提前胜利,也是舒云应该做的事情。这等争夺天下的事情,失败者可没什么好下场。
舒云将生产搞得如火如荼,虽说才不过几个月时间,滁州的财政状况就大有改善,弄得郭子兴都开始有点怀疑人生了。这个养女嫁人之后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只是想想也有道理,一般人家,女儿养在家里,最多就是帮着管管家里的家务。郭家以前人口简单,张氏不是什么抓权不放的人,郭子兴的儿子陆续成婚之后,张氏就将管家的事情陆续交给了继子的媳妇,自个就是管着自个院子还有前院的一些事情,总不能早早就看儿媳妇的脸色。
因此,舒云在张氏那儿的时候,也就是管过厨房和针线房,真没体现得出她的能耐了!郭子兴瞧着舒云这般能干,心里头有些不得劲,正好朱元璋那边打下了和州,郭子兴就借口小夫妻两个成婚这几年,聚少离多,就让舒云去和州那边了。
朱元璋也早就知道滁州的事情,正等着舒云过去呢!以前的时候,大家都穷,所以也就习惯了!虽说打仗抄府库,抄富户还有一些没有来得及跑路的色目商人,弄到的金银财宝什么的是真不少。蒙古人因为地域非常广,因此跟外头其实商业上的往来还是很多的。另外就是,蒙古人不缺金银啊,草原上一直到几百年之后,还有大量的露天金矿在开采呢!
问题是,光有金银财宝有什么用,不能吃也不能喝的,现在的关键是物资,空有一屋子的金银,可买不回多少粮食和布料。
而舒云折腾了一场,粮食照样种,还能够在荒地山地上种上一些葛根山药之类的,这些产量也高,叶子割了还能喂两口猪,哪怕还没到收获的时候,但是已经能够想象得出,秋冬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了!
和州这边,朱元璋不是没想过要模仿滁州那边行事,但是虽说他派了人去滁州查看,但是回来之后,似乎总觉得有些不对味。因此,舒云过来之后,朱元璋立马就将和州这边的经济也交给了舒云。
舒云一点推辞的意思都没有,大大方方地接了下来,在滁州那边,她还得考虑郭子兴他们一家子的想法,许多事情压根不能放开手去做,而和州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和州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滁州优势还大一点,起码交通更加方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事情就更好办了。
只不过舒云到和州的时候,已经是快要入秋了,许多事情是来不及做了,舒云先找了人研究了一下和州的情况,又问过了朱元璋下一步的目标,然后就开始制定起了计划。
和州是个好地方,这里有铁矿,有煤矿,距离金陵也不远,又靠近长江,可以说,交通是比较便利的,要不是如今南方这边已经乱成一团,四面起火,元廷兵力捉襟见肘,只能疲于奔命,朱元璋打下和州是真不容易。
元廷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元廷这些年也正在每况愈下,朝中也是党争极为激烈,朝堂上有许多人已经产生了放弃江南的念头,觉得可以将江南留给那些所谓的反贼,让他们自相残杀。因此,元廷还在那里招安一些义军,册封他们一个官职,还提供一些粮草什么的,让他们跟其他义军对抗。别以为就汉人喜欢阴谋诡计,其实这种事情,大家都玩得比较顺溜。
朱元璋攻下和州之后,目标也开始大起来了,如今有不少人也开始盯上了朱元璋,当然,因为朱元璋名义上还是郭子兴的部下,所以主要仇恨还是在郭子兴那边,所以他还能安稳发展一阵子。
舒云搞明白了和州这边的情况之后,然后就决定将和州当做一个后勤基地来做,要大力发展工商业。舒云这话才跟朱元璋一说,朱元璋就有些不乐意起来。
朱元璋家里一直就是农民,祖上也不知道有没有阔过,但是到了朱元璋上头好几代人,都是地里刨食的,他虽说算起来是英雄豪杰,但是毕竟眼光局限性也很大,坚定地认为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对于商人是有不少反感的。
舒云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跟朱元璋解释商业的重要性,她总不能掏出一本《政治经济学》砸朱元璋身上去,因此只得简单粗暴地表示:“商人的确可能比较讨厌,但是钱不讨厌吧!这个世界上,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就是没钱!”
朱元璋虽说不乐意,但是在舒云给他算了一笔账之后,有些头大的朱元璋最后还是不得不同意了舒云的看法,然后便一挥手,就任由舒云施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