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 > 第一百一十回:少年方惟功(上)

第一百一十回:少年方惟功(上)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大明 !

    便在这时,肖玉兰从破房屋内慢慢走步出来,浑身看起来还是很松软虚弱,走起路来有些晕晕乎乎,摇摇晃晃。

    她洗净后明显漂亮了许多,穿着一件李大娘留下的略嫌简单的素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

    一根紫色的宽腰带勒紧细腰,显出了身段窈窕,反而还给人一种清雅不失华贵的感觉,外披一件浅紫色的敞口纱衣,一举一动皆引得纱衣有些波光流动之感,平添了一份儒雅之气。

    手上带着一个乳白色的环子,一头长的出奇的头发用紫色和白色相间的丝带绾出了一个略有些繁杂的发式,确实没有辜负这头漂亮的出奇的头发,头发上抹了些玫瑰的香精,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香味,发髫上插着一根玉簪子,别出心裁的做成了带叶青竹的模样,真让人以为她带了枝青竹在头上。

    额前薄而长的刘海整齐严谨,尽管没有施以粉色的胭脂,皮肤也显得白里透红,唇上单单的抹上浅红色的唇红,整张脸显得特别漂亮。

    这正是:

    眉不描而黛,唇不点而朱。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这样的相貌不禁让杨波一惊,但转而恢复,猛然咬了一下舌尖,才上前道:“走吧,这里不是好待的地方,咱们去找个房屋过过清净的生活也就罢了吧”他首先转身,铁牛连忙跟上,肖莫愁兄妹二人也随之离开这破烂的城隍庙。

    …………

    在山海关以西,迁安,永平,滦州这三县到这天下第一关的中间地带,往北方靠着长城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座落着一个小小的村庄,庄上有百来户人家,因为不靠通往山海关的大官道,所以村落略显的有一些荒僻,甚至是有点儿破败的感觉。

    现在是黄昏时分,村落里家家户户都冒起了炊烟,小孩子们在场院内外嬉笑打闹着,凭添了几分热闹人气。

    在村落通往大山的小道左近,一个妇人正往着山里张望着,脸上有明显的焦急之色。

    她头上裹着蓝色头巾,身上穿着天青色圆领袄子,腰束布带,下身一袭灰色布裙子,打扮虽平常,却是生的清丽脱俗,显露出一副与普通山里人截然不同的气质来。

    她没有等候太久,一刻钟不到的功夫,一群进山打猎的后生们说笑着从山谷中下来,一个长的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也跟在人群之中,身上背着两条灰色的野兔子。

    暮春时节,动物已经从冬天和初春时的瘦弱中解脱出来,山村里的青年们在耕作之余,就是进入山中打猎,猎得的肉可以吃,皮毛变卖,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还能贴补家用。

    此番入山,收获显然不差,所有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大半的猎人都是十几岁到二十余岁的少年和青年,只有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年纪最小,但他身子健硕,远比普通孩子高大。

    “娘!”

    看到妇人,小男孩大步迎上来,笑咪咪的拉住娘亲的手。

    男孩姓张名惟功,在这个杂姓杂居的山村里他的家庭并不起眼,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他娘亲超过常人的美色,言辞谈吐也十分雅致。

    “娘,我饿了……”

    拉着娘亲的衣袖,小惟功把身子扭来扭去的撒娇。

    “饭早做好了,就知道你一回来准饿。”

    当娘的自然疼怜儿子,接过兔子,用衣袖擦了擦儿子汗扑扑的小脸,拉着小孩往自己家门前去。

    沿途过去,在屋前吃饭的人们都端着碗,让着张家母子二人,山村不大,彼此都十分照顾友爱,平时也很少有破脸争执的时候。

    张家座落在村西头,算是村庄外围,穿过大半个村子,才返回三间主屋两间偏屋的小院之前。

    “爹!”

    到了自己家门口,房顶上有一个中年男子正拿新草换旧草,其实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般人家都是收了麦子之后,晒了新草,再来取换,不过惟功家的屋顶已经漏了几次雨,不换是不成了。

    “哈哈,回来了。”

    “爹,下来吃饭吧。”

    “好!”

    说是好,到底又做了一阵子活计,直到惟功娘催促了,一家三口才搬了桌子板凳,坐在场院前吃晚饭。

    往嘴里扒着饭,一家人闲话家常。

    “这么一点干草,陈癞子收我三十钱,真是黑心啊。”

    “怎么不去邻村看看,没准有便宜的。”

    “俺怕今黑赶不回来,心里放不下,嘿嘿。”

    晚饭是分两样,惟功爹和娘吃的是小米和黑豆混的杂粮饭,小惟功吃的是蒸好的黄米饭,虽然也干燥粗糙,但是正经的粮食,不象爹娘吃的是杂粮。

    小菜倒是精致,现在是春天,山里野菜多,惟功娘摘了好几样,用菜油炒了一盘,盐腌了一盘,青白碧绿的,十分爽口。

    一家三口埋头吃饭,说着家常,惟功爹三十余岁,憨厚老实,话并不多,看到儿子带回来两只兔子,倒是着实夸赞了一阵子。

    “爹老这么夸我,倒像是外人一样。”

    惟功擦擦嘴,赶着到村头和打猎回来的半大小子们一起修理弓箭去了,从他能挽动一斗的小弓箭时开始,就把射猎当成大明朝天底下最好玩的事情,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

    看到惟功走的远了,惟功爹才讪讪道:“惟功是不是看出什么来了?”

    “还不是你,他不管怎么样都是你的儿子。”惟功娘撇嘴道:“不知道你每日这般客气为什么。”

    “嘿嘿,俺是真心夸他,惟功这小子,将来准有出息!”

    几年多前,惟功娘带着不满月的小惟功路过此地,看中了惟功爹本份老实,接受了这个本份男子的求亲,从此在这个小山村安下身来,惟功爹对小惟功疼爱有加,为了掩盖住事情,从老家遵化迁到这小山村里来,好在村民都善良本份,杂姓村子没有大宗族,反而较好安身,一家人一恍忽在这里住了五年,已经是扎下根来了。

    转眼就夜色降临,山村里没有人有天黑用油灯的习惯,更不提蜡烛,天黑之后,家家户户都顶上了门,早早歇下。

    方惟功爬上屋顶,默默地看着星空,小小的不知在独自想着什么。

    “惟功他娘,情形不对。”

    半夜时分,一向木讷老实睡觉也很踏实的张守达猛然掀开身上的被褥,整个人都从床上跳了下来。

    “咋了?”惟功娘操劳一天,虽然惊醒了,却是有点儿懵懵懂懂。

    “好像是鞑子来了!”

    张守达先没有回答,整个人趴在地上,暮春时夜晚天凉,又是山区,但他额头上却是豆粒大的汗珠滚滚而下。

    其实已经不待他说了,大地的抖动说明了一切。

    这个山村和附近所有的村落一样,距离长城一线很近,自从嘉靖年间鞑靼各部经常犯边之后,这里也曾经多次被蒙古插汗部入侵,此时再愚钝的人,也知道是蒙古鞑子杀过来了。

    “走,快走!”

    当着大事,到底男子要有主张,张守达厉声喝着,将已经惊醒的惟功扛在肩膀上,拉着吓坏了的许素娥,一起往门外大步跑去。

    慌乱之中,惟功娘只将一个小布口袋塞在惟功的怀中,那里面有几两散碎银子和几百大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整个村中的人也都是同时奔逃了出来,月色之下,张惟功看到无数熟悉的人影从农家小院中奔出,蓬头散发,赤脚光足,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难以掩饰的惊惶。

    所有人都在往大山那边跑着,那里是燕山余脉,这座长达千里的大山是长城防线的补充和山民们保命的唯一机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