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死亡推演 !
【官方防盗章, 订阅比例达到一半即可正常阅读】
离家之前郁妈也准备了零钱给她路上花用,那一路其实没花什么,到校之后她统共就坐过几次公车, 又从别人手里收了张票, 花六块钱买了条牛仔裤来换洗。前次去新华书店还用了两块四毛,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了。
郁夏想了想, 后世的姑娘们为了美的追求穿丝袜也能过冬, 她有两条牛仔裤,布料还挺厚实, 配合着羽绒服足够保暖了。
王阿姨说得很对, 羽绒服是要买,除此之外还得添双胶鞋。京市这边冬天爱落雪, 穿布鞋容易打滑不说, 鞋子恐怕没干的时候。除去这两样, 她最好还能再买个开水瓶, 到数九寒冬洗脸泡脚都得兑热水, 那水又不是随时都能打, 每天就那几段时间开放, 只备一瓶又是喝又是用铁定撑不住的。临到要用发现不够再问人借也不靠谱, 你这边缺,别人也缺,谁都没多的。
简单列出个清单, 她跟着又给估了个价, 羽绒服要六七十, 鞋子和开水瓶便宜一些,三样算一起也得用到八十来块,考虑到这是在祖国首都,物价可能比南边稍高,她直接从信封里掐一百块出来,将钱和票一并夹进书里,其余照样放回原处。
想了想,又将毛毯拿出来放到床上,十月初接连都是晴天,她搭着毛巾被睡觉正好,这几天是有转冷的趋势,毛毯跟着就能派上用场了。
搬出毛毯之后,柜子里就有了空位,她将夏天那两身衣物叠好码进去,跟着搭上锁扣挂上锁头,至于夹着一百元纸币那本书则被她锁进抽屉里,后头两天课比较多,还是等周末再去百货商厦。
郁夏这是第二回去百货商厦,看她一身打扮相当朴素,售货员本来不是挺来劲儿,直到从她嘴里听到羽绒服三个字。
羽绒服啊,那可是冬天里最好的御寒装备,还是最近两年才搬上货柜的,先前少有听说。作为售货员,她们私下里试穿过,那是真暖和,穿上你就不想脱……然而和舒适度成正比的还有它昂贵的价格,六七十一件,一件衣服能抵全家一两个月开销。
听说这打扮朴素的年轻姑娘要买羽绒服,本来懒懒散散磕着瓜子的售货员猛地就来了精神,她上下打量郁夏一眼:“对不起我没听清,这位同志你买什么?”
“我要一件羽绒服,还要双胶鞋。”
“羽绒服最便宜的六十五,你真要买?”
看郁夏点头,她才从货架上取了两件下来:“衣服可以看,不让试穿,红的六十五,绿的七十五。”怕郁夏不明白差价出在哪儿,她还补充说明了两句,“你别看这件贵了十块钱,它是两件套,穿脏了好拆洗,六十五那件少个套子。”
“有没有其他颜色?”
售货员说没有,郁夏瞧着这孔雀绿是扎眼一些,颜色也还经典耐看,她想想自己皮肤白也衬得起,就点头让售货员包起来。
“同志你说还要双胶鞋?要短颈还是高腰的?”
口头说哪能知道鞋子长啥样,郁夏就让她指来看看,因为刚刚做成一笔大生意,售货员对她耐心挺好,她冲玻璃柜台最底下指了指:“就那两种,鞋底鞋面都差不多,一个鞋脖子长,一个短。颜色有三种,土黄的,军绿的还有迷彩的,你慢慢看,看好了我给你拿去。”
郁夏蹲下来仔仔细细看了,短的那个是真短,不穿袜子的话整个脚踝都露在外面,另一双差不多有短靴的长度,她果断拿了双高腰的,挑的是更耐脏的迷彩色。
这双鞋十五,羽绒服七十五,两样加起来一百就去了九十。她先前还想着多攒点钱,再争取一下奖学金,这样手头宽裕了,每年能买张票回去一趟。
来一趟百货商厦才发现钱是真的不禁用,郁夏只得在心里告诉自己,回去要更努力学习,她得对得起家里的殷切希望、学校的期待以及舍管阿姨的关心,这百十块钱不能白花了。
回去这一路她还在琢磨,因为从齐教授那里借来了专业词典,她这边每天能翻译好几篇文献资料,就想问问教授看有没有渠道将这些翻译的东西推销出去,这样她能赚个辛苦费,也能让国内的医学工作者以及医科学生看到这些好不容易引进回来的了不起的资料。
郁夏原先还没这么迫切,也是羽绒服加胶鞋害的,她等不及想飞回学校去,回去同齐教授打听看看这事成不成。
记得没错的话,这几年国家也很缺翻译,哪怕各大高校都在加紧培养英语专业人才,可人才的培养总是需要时间。
再说,日常英语和医学专业英语之间也存在着鸿沟,郁夏能这么快啃下来还要得益于她的来历,她的英语压根不是在公社高中学的,她本来就会,还是很会的那种。
隔着一千年的时光,词组结构语法等等方面是有变化,但她也不是今天才过来,这么长时间,基本也习惯了吃透了。
郁夏琢磨了一路,在经过距离学校两个路口的自由市场时才想起来她能买上羽绒服还得感谢王阿姨,这么想着,她就拐了个弯转进市场里头,去称了点青枣。
那枣是本地农民挑进城来卖的,个头不算大,尝着甜,价钱也不贵。郁夏称了两斤,想着经过宿舍楼下的时候匀一半给王阿姨。
结果呢,她前脚迈进宿舍楼,还没来得及打个招呼,反倒先让人给叫住了,王阿姨坐在管理员办公室里冲她招手:“闺女你来,这儿有封你老家寄来的信,刚送到还没多会儿。”
郁夏赶了两步过去,她顺手将衣服搁在一边,接过信封一看,上头写着永安公社红星大队郁学农寄。
“是我爸寄来的。”她笑着把信收起来,准备回宿舍去慢慢看,跟着将那兜子青枣搁窗台上,“我刚才去百货商厦了,回来顺便称了点儿枣,吃着还行,阿姨你匀一些去。”
能在京医大做后勤人员,家里条件都不会差,一般还要有点门路,王阿姨不缺这口,倒是郁夏,难得称点水果还想着她,是个好闺女。
她这么想,就顺着拿了三五颗,看动作这么斯文郁夏还不满意,她一手提着袋子另一手往桌面上抓了几大把,接着不给王阿姨还回来的机会,提上羽绒服就准备上楼。迈出去一步之后又想起来,笑道:“这衣裳等降温了我再穿给您瞅瞅,买的时候人家只让报尺码,不给试,也不知道中不中看。”
说到这个王阿姨就忘了那几把青枣,她上下打量郁夏好几眼,满是赞许说:“闺女生得俊,穿啥都好看,用不着试!”
郁夏听过笑容更真:“那您忙着,我瞧瞧我爸信里写了啥,待会儿再下来陪您说话。”
信里写了啥?还不就是那些吗。
她拆开信封看里头有三页纸,瞅那字迹是郁毛毛的,他开头第一句就写了:“阿姐我是你弟,你寄回家的书信已经收到了,奶让大姐念了整整三遍,听过瘾之后将信收起来,连夹在里头那版委员长纪念邮票一起,锁在她那屋的柜子里头……”
这开头就把郁夏逗乐了,她来京市之后忙着学习,只每晚睡觉之前才会想起家里。这会儿又想起来当初备战高考的情形,比起大步流星迎接新时代的祖国首都,落后的南方农村也有属于它的美丽。离家两个多月了,想起来还是挺不舍的。
郁夏又接着往下读,郁毛毛在信里说,爸妈爷奶大伯小叔反正全家都挺好,就是大姐还没找到工作,看她也不着急。
“家里那几只下蛋母鸡前段时间有点反常,喂什么都不爱吃,下蛋也不如之前来得勤。大姐说正好杀来吃肉,回头另养几只,妈舍不得,说那是你手把手照看的,说母鸡是舍不得你。阿姐你也别太担心,那鸡就反常了几天,现在又正常了,还是跟以前一样下蛋。”
“对了还有,奶让我告诉你她养那四头猪长势很好,到过年一准能卖好价钱!奶说了,让你缺什么就买,在外求学别委屈自己,钱要是不够花就写信来说,咱立马给汇过去。”
“阿姐你交给队长的复习资料在这一片都抢疯了,好多准备参加下届高考的排队来抄,队长从八月底头疼到现在,隔三岔五就在调解,生怕社员们争破头打起来。那个资料公社高中的校长看了,说非常好,还说就照这个复习,只要能吃透,保准能考出去。”
“……”
郁毛毛陆续写了不少事,都挺琐碎,郁夏一点点看下来,脸上的笑容没消失过。
她看得正投入,宿舍门让人一把推开,两个学护理的前后进来,看郁夏人在宿舍正觉得奇怪,就注意到床上那件孔雀绿的羽绒服。
“新的?你买衣服去了?”
郁夏暂时搁下手里的家书,回头看她们一眼:“这不是要降温了?我听说京市的冬天冷得很,没件厚衣服不好过冬。”
“你来报道没带棉袄?羽绒服多贵啊。”李文娟背身坐下了,她没说啥,另一个走到郁夏这头,还伸手来摸了摸衣服面料,摸够以后又是一阵羡慕,“这衣服真好,诶,对了,你不是每个月还领困难补助,咋有钱买这个?”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公社上和大队上都发了奖励,我妈想着人离乡贱,就一分没留全给我带上了,今天买这两样就花了个精光。”
听说是两样对方还楞了一下,她再一看,床底下还放了双崭新的高腰胶鞋。
“这鞋也不便宜吧?”
郁夏摊了摊手:“贵也没法,总得要买,到落雪天布鞋怎么穿得出去?”
“你就把钱全砸这上头了?我听说别人领了补助还想着省一些寄回家呢。”
郁夏懒得琢磨她这话是几个意思,想了想将羽绒服压扁,塞进柜子里锁上,锁上之后才回说:“我正准备同教授打听打听,看能不能找个活干,在外读书要添置的必需品不少,我家在南边,隔着几千里路,不像你们离得近缺点啥都方便回去拿。”
她说着将信里最后两段看完,看妈和奶都让郁毛毛问她那什么羽绒服买了没,郁夏就准备趁热回一封过去,告诉他们羽绒服已经买到,还买了双胶鞋又添了个开水瓶,已做好过冬准备,请家里放心。
第二封家书寄出去之后,郁夏才想起去齐教授的办公室,让她帮忙参详参详,看自己翻译的外国文献行不行,能不能靠这个赚点收入。
别人或许不清楚,京医大的教授大概知道各省给状元的奖金额度,她原先想着郁夏应该不缺钱花,没想到对方在琢磨这事:“你翻译这个很专业,要肯定是有人要的,估摸还能开个不错的价钱……老师还是想问问,你是不是生活上有困难,有困难可以说出来,学校方面不会坐视不管,老师们也会帮你解决。”
郁夏摇摇头:“您也知道我家是农村的,家里还有兄弟,我想着自己尚有余力,就想赚点钱寄回去补贴他们。”
看齐教授还在犹豫,郁夏放软了声音说:“这些书我平时也在看的,不是单纯为了赚钱,学业方面您也可以放心,不会落下。”
她都这么说,齐教授才松了口:“那行吧,你把这几篇翻译的稿子放这儿,我给你问问去。郁夏你想补贴家里是没错,也别太逼迫自己,学习不能落下是一方面,也要注意身体。”
三百九十分,吓唬谁啊?让他们公社高中的老师去考也拿不到这个成绩啊!还选做题,就拿数学举例,选做题那都涉及微积分了,学校老师懂个屁的微积分。
还有她的满分英语,在这个年代真的惊人。这么说吧,哪怕高中开设了英语科目,一到这堂课总是很乱,学生们咿咿呀呀吵个不停,老师板起脸想训一句,就听见底下人扯着嗓子喊:我是花国人,不说外国语!
因为这个风气,同学们英语能考二三十那都是多的,上头的领导也明白这个情况,他跟着感慨了两句,顺口问说:“你们学校这个郁夏同学报的什么志愿来着?京大还是清大?啥系?”
校长想了想:“她第一志愿京市医学院,第二志愿第一军医大学,第三志愿……”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市领导真要疯了。
因为是盲报志愿,估高或者估低分数都是常有的,所以上头才让填写三个志愿,并且根据最终成绩可能会有调配。
比如像郁夏这种情况,她理科得了满分,假如填低了志愿,看上她的一流学府可以将人要过去,不一定要从那三个志愿上录取。问题出在哪儿呢?出在她报了医科院校,国家又说了,要优先保证医科、师范、农业这些院校的招生,让他们为国家输送人才。
郁夏填的也是国家重点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医学院,等于说基本没有调配的可能。
“可惜了,她能上清大的!”
校长跟着点头:“谁说不是呢?”要是他们公社高中能有人录上清大,来年不知道多少人抢着入学。
不过又一想,市状元都出在这儿了,录去什么学校好像也没差,市里领导都说郁夏同学很有可能是省状元呢!
省状元!全省第一名!那是多大的荣耀?
校长心里头火热,试探着问说啥时候能有个确切消息?
电话那头乐了:“你当我们不急?我们比你还急!已经让人打听去了,省里还没消息!你听我说,你挂了电话就往郁夏同学家里去,同她爸妈打个招呼,让他们准备准备,市状元也好,省状元也罢,都会有报社记者来采访,咨询她的学习经验,也要拍一拍家庭环境。”
这么说校长就想起来,半年前那次冬季高考就是这样,过年那阵子报纸上用很大版面刊登了省状元的情况,那报纸他们学校的老师都传阅了,主要是想看看上头有没有讲复习方法考试经验,看的时候还有人嘀咕,说能这么上一回报才真是光宗耀祖!听说省报、市报、地方报抢着去采访他,采访内容在全省都登了。
“你们学校也是,尤其是郁夏同学的班主任,让他准备个稿子,该吹就吹,该润色的润色一下。”
等于是官方暗示你多说优点,校长都懂,心想不用我提醒她班主任也知道咋吹,他班主任最会吹郁夏,那一套套的学校其他老师耳朵都听起茧了。
看校长逐一应了,那头说省里有消息再通知他就挂断了电话,校长独自一人美了半天,才想起找人问:“谁去郁家报喜了?回来了没?”
“主任去了,还没回来。”
校长一琢磨,也踩上他那台自行车:“安排个人守着电话,有最新消息就去郁夏她们生产队找我,我也过去一趟。”
本来学校应该放假了,是因为到了该出成绩的时候,老师们待不住,都自发赶来等消息。先前主任急急吼吼出去,那是去给人报喜的,听上头说全市第一名出在他们学校,他们学校唯一有可能的不就是郁夏么?那这会儿校长又去干啥?
那位老师心里琢磨着,嘴上也问出来了。
校长都准备踩上自行车出发,听到这话又停了一下,说:“已经得到确切消息,本市第一名的确是我校的郁夏同学,领导说接着会有记者过来,我去同她父母打个招呼,你也告诉老周一声,让他打个稿子。他是郁夏同学的班主任,说不准会有记者找他。”
听到这话,那人都蒙了,眼看着校长已经骑出去十好几米,他扯着嗓子问说:“……那郁夏同学考了多少分?”
“三百九,将近三百九!”
那老师灵魂都要出窍,过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校长的交代,准备小跑去找郁夏的班主任,结果周老师听到校长回那一嗓子,已经跟了出来。
“什么三百九?谁考了三百九?”
方才缓过劲儿来的那位满是羡慕说:“还有谁?不就是你班的郁夏!校长说接上头领导通知,她的确就是全市第一名,说这回要出大风头,让你这个班主任准备准备。对了还有,校长让咱们听着电话,省里还没消息。”
他们做老师的心照不宣,这节骨眼,省里能有什么消息?不就是省状元的归属!
省状元啊……“假如郁夏同学当上省状元,我就是省状元的班主任!我咋那么厉害呢?”
其他老师本就羡慕坏了,看他这傻样跟着就一胳膊肘顶去:“是啊,你多厉害啊,你捡大便宜了!”
也不止是周老师,他们公社高中都捡大便宜了,从今往后声名大噪,来年笃定能收到更多有潜力的学生。
那头校长将自行车骑成了飞车,就连不太平整的乡道也阻拦不了他那颗火热的心,他恨不得能插上翅膀飞到红星大队飞到郁家,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郁夏同学以及她的家人。
校长不是红星大队的人,从前也没来过郁家,他一进生产队就抓瞎,正想情人带路,就遇上两位迈开步子往前走的社员,骑近一点就从他们嘴里听到了郁夏的名字。
“前头的老乡等等!!”
那两个社员回头一看,就看到穿着白衬衫满头大汗的校长同志,他们没认出这是谁,只是看穿着觉得像公社干部,就停下脚步问他有什么事。
校长顺手擦了擦汗:“我听你们说到郁夏,是不是也要去老郁家?能否给我带个路?”
“行啊,咱一块儿。”
“这位同志你是公社上的?”
校长推着车同他们并排走,听到这话摆摆手:“我是郁夏他们高中的校长,过去给他家报喜的。”
那敢情好!竟然遇上正主了!两个社员又问了一长串,问他郁夏是不是考了头名?是不是要去大城市上学了?这节骨眼校长就爱听这种问题,有人问他才有机会吹嘘,他跟着就回了一大段,说是成绩已经出来了,录取通知书可能还要等半个月,不过郁夏肯定能录上第一志愿,她跟着就要准备去首都上学了。
祖国的首都对南方农村来说太遥远了,两个社员听了都满怀憧憬——
“首都啊,那真是好地方!老郁家走大运了!”
“不知道上那儿读书要多少钱,郁夏这孩子太能耐,郁学农要犯愁了!”
听到这话,校长又是一乐:“犯愁?郁夏考了全市第一名,她家里哪怕一穷二白也能上学,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呢!”
两人一惊,“这话咋说?”
“头年冬天那次高考老乡们知道吧?市状元领了好几份奖金,市里、县里、公社上、大队上甚至于说生产队上都对他进行了表彰,加起来是不小的一笔钱,再有国家也会帮助家庭十分困难的大学生,这些款项加起来,足够支撑到大学毕业,毕业之后包分配工作,所以说,只要能考上,你就不用愁!”
三人边走边说,说得差不多地方也到了,给带路的两个社员三观重塑,真没想到考上大学非但不花钱还能赚钱。
早先家里孩子学习不好他们还想着混个高中毕业证就行,有那个就能去厂子里找个工作,早点参加工作挺好,能早挣钱!
结果呢,公社高中的校长给他们上了一课,告诉他们以前认为的那些都是错的。郁学农非但不会犯愁,他马上就要发达了!
其实呢,校长说的只是郁夏的个人情况,普通大学生哪来那么多奖金?哪怕国家补助一部分,自己多少还是要花钱的。要是没考上大学,录取的是大专或者中专,那开销还要大些。
不过呢,叫他们误会了挺好,至少能从今天起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有家长重视才能多考出去一些。
校长感谢了给他带路的老乡,推着自行车往人扎堆的地方去,他还在人群里寻觅主任的身影,主任就先把他看到了。
主任赶紧迎上前来,替他将自行车停在一边,问说:“校长您怎么亲自来了?”
“我接到市里的确切消息,过来给郁夏同学报喜。”
郁夏在屋里头陪三姑六婆说话呢,就看见郁毛毛滑溜进屋来,正想招手让他过来坐,就听见郁毛毛说:“姐啊,你学校校长来咱家了,就在外头。”
坐在一旁的郁妈惊得站了起来,催说:“二妹你快去看看。”
郁夏倒是没慌,她拿帕子擦了擦手才出去,出去就见着红光满面的校长,校长正同阿爷说呢:“老人家你听我说,你们郁夏真是有大出息了!市里的领导给我打电话说,她考了将近三百九十分,是我们市第一名!说不准还是全省第一名呢!”
“真的?”
“我特地赶来给你家报喜,还能哄你不成?”
“那她能上什么大学?”
校长拍拍郁爷爷的手:“老人家你放心,她第一志愿铁定能录上,她这个成绩,全国哪所学校都上得。”
郁爷爷眼眶都红了,从屋里跟出来的老太太也差不多,哪怕刚才就让主任喂了颗定心丸,这会儿听校长一说,又更放心一些。
全国哪所学校都能去,这得多优秀呢?
郁家人腰板挺得笔直,几房亲戚都得意呢,至于乡亲们则羡慕死郁学农了,早先就知道他闺女能耐,今儿才知道还不是一般能耐!全市第一名?还有可能是全省第一?她这分数得有多高?
就有人问了一嘴,校长耐着性子回了:“满分四百,咱们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就二百出头,郁夏同学考了三百九,你说多高?”
乡亲们一方面给郁夏这成绩跪了,同时心里越发不解,四百分的题,考二百就能录上,自家那个考完回来还说没啥希望,咋的他连二百都没有?人家郁夏能考三百九,他怎么连二百都没有呢?!
校长同郁爷爷说完就看到屋檐下的郁夏,郁夏早先没去打断长辈说话,发现校长注意到她了才上前去叫人。校长这才想起他走这一趟的主要目的:“市里的领导说,成绩出来之后跟着就会有记者到生产队来采访你,让你做好准备。”
说着他还看了看郁爸和郁爷爷:“郁夏同学的亲属也是重点采访对象,说不准还会问到乡亲们,采访内容是要登报的。”
郁爸听说有记者要来采访他,腿一软就要往地上坐,得亏郁大伯手脚快,一把将他拽了起来。
郁爷爷恨铁不成钢的瞪他一眼,这怂货!他这辈子做得最对的就是和郁妈结婚,生出郁夏来!郁夏比别家儿子还强,强出不少,才多大就要上报纸了,上了报纸那不是全县都能看到?
他想到这儿,又听见校长说:“郁夏同学是全市第一名,她的采访稿是要登上市里报纸的,假如说省第一名也是她,那全省都能看到她的相片都能阅读到她的事迹。”
随着校长这句话,郁爸、郁大伯、郁爷爷齐刷刷软了腿。
这回好了,谁也别嫌谁。
老太太得意呢,她给夏夏裁那身新衣裳就要派上用场了。
至于乡亲们,都准备盯着点,看有生面孔过来就往前凑一凑,没准就是市里的记者,搞不好还能问到他们!郁夏的事他们也知道,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趁着校长和主任都在,老太太说了,等郁夏收到录取通知书他们家就要办席,到时候请学校老师来,乡亲们也来,都来热闹热闹!
“那敢情好,定了日子通知一声,咱们好好喝它两碗!”
“酒要喝,肉要吃,让社员们都沾沾你家郁夏的光,吃了你家的状元饭,来年也能上大学!”
“缺了啥说一声,人手不够让我婆娘过来帮忙!”
“……”
对生产队来说,这天真比过年还热闹,一个个都吆喝上了,陈素芳也在凑热闹的妇女里头,她心里打了个转,准备回去下两网,看看能不能打上两条红尾大鲤鱼给郁家送来。
想到这里的还不止她,好些个妇女都盘算上了,看自家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是提只公鸡来或者提一篮子鸡蛋,还是拿两包糖再割块肉?不然拿红纸包几块钱好了,郁夏考出去了,要出去读好几年,郁家正是花钱的时候。
主任还在郁夏他们生产队,他被一群闻风赶来的妇女围住了,妇女们扯着嗓子问呢,问队上录取了几个?自家孩子录上没有?
这个时候,公社高中的校长接到确切消息,全市第一名的确是本校的郁夏同学,她总分将近三百九,而满分是多少呢?是四百分。这个成绩没加英语,英语嘛……考是考了,只有填报相关专业的时候才会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市里的领导将话筒夹在肩膀上,边说边搓手:“她这个成绩很有竞争力,说不准还能一举拿下省状元。我听说郁夏同学把理科的选做题全答上了,还不止,英语这科得了满分!你们学校师资力量很不错嘛,竟然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大大的给本市长了脸!”
市里领导不知道的是,校长已经懵了。
三百九十分,吓唬谁啊?让他们公社高中的老师去考也拿不到这个成绩啊!还选做题,就拿数学举例,选做题那都涉及微积分了,学校老师懂个屁的微积分。
还有她的满分英语,在这个年代真的惊人。这么说吧,哪怕高中开设了英语科目,一到这堂课总是很乱,学生们咿咿呀呀吵个不停,老师板起脸想训一句,就听见底下人扯着嗓子喊:我是花国人,不说外国语!
因为这个风气,同学们英语能考二三十那都是多的,上头的领导也明白这个情况,他跟着感慨了两句,顺口问说:“你们学校这个郁夏同学报的什么志愿来着?京大还是清大?啥系?”
校长想了想:“她第一志愿京市医学院,第二志愿第一军医大学,第三志愿……”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市领导真要疯了。
因为是盲报志愿,估高或者估低分数都是常有的,所以上头才让填写三个志愿,并且根据最终成绩可能会有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