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在下姓刘,皇家的那个刘 > 第154章 大儒投效

第154章 大儒投效

作者:三余无梦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三国,在下姓刘,皇家的那个刘 !

    见刘睿态度如此自信,庞德公和司马徽对视一眼后,试探的问道:“侯爷真的能为书院带来书籍,还能请大儒前来授课?”...

    “呵呵,不瞒两位先生。之前本侯参加讨董联盟讨伐董贼,董贼战败以后狼狈逃走,但是他麾下的兵马却趁机劫掠雒阳。

    联军攻入雒阳以后,所有的诸侯都在抢夺金银钱粮,唯有本侯不一样,在第一时间去了太学。从那些西凉暴兵手底下,抢出了不少书籍。

    两位先生,那可是太学里的书籍啊,还有不少是孤本。我想你们两位,也不想这些书籍在书架上蒙尘吧?”

    刘睿当初在雒阳抢了不少书籍回来,用来吸引庞德公这等大儒最是合适不过了。

    “呼呼。”

    听到是太学里的书籍,庞德公和司马徽的喘气声粗了不少,眼中更是冒出绿光来。虽然他们是名动天下的大儒,但是面对太学里的书籍,也不由失了分寸。

    那可是太学啊!除去少数世家门阀收藏的书籍,就属太学里的书籍最多,最全。两位大儒一辈子读了不少书,但是太学里的书,也不是他们可以接触到的。

    如今刘睿用这些书籍来引诱两人,但凡是个读书人就难以拒绝。

    “侯爷,若真是如此,老朽这把老骨头卖给您又如何。只是我等建立书院的初衷,只是为了教书育人,若是......”

    庞德公自然也抵挡不住这种诱惑,但还是和刘睿提出条件。

    “先生之意,本侯明了。请两位放心,只要你们将书院内的学子教育成才,就是对本侯最大的帮助。至于其他的事情,二位可以请便。”

    刘睿也知道两人的顾虑,所以给出了最大的让步。

    “多谢侯爷体谅!我等愿为书院贡献心力。”

    见刘睿如此通情达理,庞德公和司马徽也是心存感激。

    两人都一大把岁数了,而且淡泊名利,不适合再入仕途。现在加入刘睿麾下,在他的支持下,专心教书育人便可。

    “有两位先生加入本侯麾下,本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能够得到两人的投效,刘睿也是心满意足。

    除去现在书院里的学子,刘睿可以挑选麾下有潜力的年轻人,拜入鹿门书院就读。这些人读成以后,就可以直接为刘睿效力。

    有了庞德公和司马徽的悉心培养,如此一来,鹿门书院就可为刘睿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

    “不知侯爷何时派人将书籍运来书院?”

    加入刘睿麾下后,庞德公最关心的事还是那批书籍。

    “先生放心,现在那批书籍就在宛城的府库里,由蔡邕,蔡大家代为照料。等本侯修书一封,书籍十日内必到。”

    刘睿既然答应了,就不会食言。

    “嗯,听闻蔡邕也是爱书之人,有他相护,老朽也放心了。”

    司马徽也是听说过蔡邕的名声,顿时放下心来。

    “蔡大家因为一直帮本侯照料书籍,所以不曾出仕。此番将书籍运来以后,就请他为书院的博士,教导书院学子可好?”

    刘睿不止要将书籍运来,连蔡邕也要一并征用。

    “那真是太好了,蔡邕博学多才,不在我等之下,有他为书院博士,是我等之幸,学子之幸。”

    庞德公对蔡邕为书院博士,很是满意。

    “还有本侯老师卢植,如今正在襄阳,本侯还可以请他空闲之时,前来书院讲课。”

    刘睿更是搬出了自己的老师卢植。

    “太好了,卢尚书文武双全,不但文学出众,就连军略也是极为精通。有他来讲课,终于可以满足那些喜欢韬略的学子了。”

    得知卢植能来书院讲课,庞德公和司马徽更是欣喜若狂。

    两人虽然文采同样出众,但是他们两人都不擅长韬略。反观卢植,可是汉末三大名将之一,一生经历战事无数。

    不管是对于策略,还是在沙场上的经验,都足以教导那些学子了。

    刘睿让卢植前来书院,一来是让他有点事做,二来也是想让他教导出一些军事上的人才。比如现在的徐庶、庞统几人虽然喜爱军略,但苦于没有名师指导。

    有了卢植这位大神在,可以将他们教导的更为出色。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尽早对南阳军产生归属感,这样一来,那些人才还不都乖乖跳到刘睿碗里来。

    商议完这些琐事后,庞德公和司马徽请刘睿入内,为学子们讲课。

    用庞德公的话来说就是:“侯爷,您不但是卢植的弟子,更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不求你给学子们讲什么深奥的,就和他们随意聊聊天,也能对他们大有裨益。”

    刘睿几经推辞之下无果,只好乖乖被两人拉了进来。看着那些学子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自己,刘睿深吸一口气,先和大家介绍起了自己。

    书院内的学子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得知刘睿的名号后,也是对他好十分好奇。

    如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都是细细打量着刘睿,眼中露出好奇的目光。

    刘睿挠了挠头,也不知道自己该讲些什么,于是就给堂下的学子讲起了当初平羌的事情。

    一众学子都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的还有学子举手提问,刘睿一一回答。经过最初的紧张以后,刘睿彻底放开了,将当初的战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学子们听。

    刘睿讲的很认真,堂下的学子们更是听到津津有味。他们不少人都没有去过凉州,更是没见过羌人。但是在刘睿的讲解下,他们都对大汉边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庞德公和司马徽,在一旁看着越讲越放松的刘睿,听着他的讲解,也是频频点头。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眼下学子们还没有这种机会,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可以从别的渠道汲取知识。

    年轻的学子们都听得很认真,刘睿又趁机加进去了自己对于战争的一点理解。

    “真正的战争,从来都不是计较一场胜负的得失,而是要看它有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比如说,你夺取了敌人十几座城池,但是这些城池对自身并没有太大帮助,反而将你的兵力分散。

    但是敌人找准了你的破绽,一击即中。只是夺取了你一两处城池或是营寨,就可以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所以说,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而战。只有知道这个目的,你就有了取胜的信念。”

    刘睿的一番话,仿佛是为这些学子打开了新的大门。当他们陷入沉思的时候,刘睿已经悄然离开了。

    虽然刘睿已经离开,但是为他们的心理都种下了一颗种子。早晚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