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少年杯酒意气长 > 第八十五章 咸阳三事

第八十五章 咸阳三事

作者:发呆向日葵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少年杯酒意气长 !

    就在扶苏领了王命,开始辛苦在西魏尝试实行统治之时,大昭国内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自然就是前文说过的,尉缭子正式接替司马错统领国尉署,同时接掌原由蒙毅所领的黑冰台。

    老国尉年轻时常年征战,多有负伤,年轻时还不如何明显,可年迈以后,身子骨早已不似当初健壮,各种病痛便接踵而至。

    而为了给昭国打开东方僵局的伐赵之战,老国尉足足进行了三年的流食与卧榻,这虽然是装的,却也对老人的健康造成不小的负担。

    开春以来,老国尉的病势迅速加重,无论是家中延请的名医还是始皇派去的太医,都束手无策,家人偷偷请来的巫医也对此毫无办法。

    就连始皇的亲自探视,也没能让老国尉振作精神。

    眼看大昭的肱骨老臣又要去一位,扶苏也为此叹息不已。

    收到消息后,扶苏打听清楚了老国尉的病症,大约是风寒入体又年老体衰。

    这个医疗手段匮乏的时代,感冒发烧对于老人而言,也是无比恐怖的。

    扶苏在脑中搜刮了几个温养补寒的法子,写到信中令人给老国尉带去,让司马家照着做,也算是尽一份心意了。

    至于尉缭子接替国尉一职,并无太大风波。

    一方面,昭国高层心中早已有数,公子扶苏将尉缭从魏国请来,又“预付”了半个国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用来接替司马错的意思,心中早有预料,此时也并没有多少惊讶。

    另一方面,连番的军政改革,让国尉署上下都吃得满嘴流油,更让人清楚看到了昭王对尉缭子的大力支持。有此两点,下属们哪里还会对这个新上司的上位有何抱怨,能带来好处的领导总是受人喜爱的。

    上下两头都对此毫无异议,尉缭子的上位自然水到渠成。

    相比于尉缭子在军政上那几样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对黑冰台的重组就并不引人注目了。

    黑冰台被重组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就是最重要的密探组织,这部分职责不变,除了打探情报外,还负责向各国权臣贿赂。

    第二部分,是黑骑。

    除了原有的拱卫王室职责以外,吸收了之前黑冰台遭逢大难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的经验,尉缭从黑骑中调出几个小队,专为肩负起保护重要密探与紧要时刻带回密信的责任。

    正面作战能力薄弱的密探有了冲击无敌的黑骑保护,再不会有关键时刻几乎送不出任何消息的窘境。

    至于黑骑所需的马匹甲胄,自有散落在各国的昭人商贾负责。

    商贾一向都是替各国打探军机的重要途径,更何况,“利出一孔”的昭人多的是有“国商”背景的。

    第三部分,就是最不为人所知的,新成立的隐杀。

    昭国对各国权臣的态度,此前主要在于贿赂拉拢,以利诱之,以期望得到对方在朝政上做出于昭国有利的举措。

    这样的策略是十分成功的,十数年来为昭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后胜、郭开、靳尚等人被昭国拉拢后的多方作为,都是这种策略下的重大成果。

    这一战,虽然并非为了昭国利益,靳尚还是为昭国立了大功。

    但是这样的策略有其局限性。

    比如,黄歇、屈原这样的权臣,黑冰台别说拉拢,接近都不敢做,这样对昭国抱有抵触甚至恶意的权臣,难以为我所用。

    此前黑冰台对此只能望而兴叹,但如今不同了。

    尉缭子的策略,就是两手抓。

    对于能够拉拢贿赂的权臣,就不惜钱财,以重金贿赂之;对于无法拉拢,又对昭国敌意深重之人,就出动隐杀将其除掉。

    相比于轰轰烈烈的军政改革,这些台面下的谋划自然不为人所知,但扶苏知道,这个策略变动,才是尉缭子的大量改革之中,对昭国最重要的一项。

    但这个策略的收益还要很久才能见效,而对扶苏的影响就更小了。

    虽然黑冰台从蒙毅手中滑出,但只要没有没落到赵高手里,扶苏就完全可以接受。

    况且扶苏与尉缭子的关系属于举荐,非常牢固,他对黑冰台的影响,不会比蒙毅执掌时弱上多少。

    对扶苏影响比较大的,是第二件大事。

    昭王亲迎赵太后回居甘泉宫。

    之所以说此事对扶苏影响较大,倒不是因为对方曾安排过刺杀一事。刺杀之事,所知之人有限,在侍奉赵太后的宫人俱被秘密处死以后,更是只有极少数人知晓。

    既然无人知晓,此事所造成的影响就只在很小范围内才有。

    对扶苏影响颇大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始皇迎回赵太后,扶苏劝说嬴政以孝悌的言论也在有心人的散播下飞快传播。

    结合之前的治政措施,扶苏“贤公子”的名头愈发名副其实,民望更上一层。

    这样一个有能力、有德行的储君,试问怎么会得不到民众的衷心拥护呢?

    据说始皇迎回赵太后当日,两人抱头痛哭,将过往的是是非非都抛诸脑后,始皇尽孝,太后慈爱,佳话天成。

    对于这样的官方说辞,扶苏一个字都不信。

    别说抱头痛哭了,他们能够不爆头互捅就不错了。

    一个要联合外人谋害儿子,一个当着母亲的面摔死襁褓中的幼弟,如今又加上刺杀扶苏的事,这两人能够冰释前嫌才有鬼。

    从蕲年宫移驾甘泉,不过只是换了个更安全的地方关押而已。

    至于第三件事,扶苏自己都说不上来影响是大是小,是好是坏。

    昭楚两国再次会盟,两王南北相王,随后熊启入朝,被封为昌平君。

    这还不算完,楚王为了显示会盟的诚意,还送还了此前作为质子在楚的胡亥,让其跟着熊启一起回昭。

    如今要不是再次提起,扶苏都快把胡亥给忘了。

    如果说之前出使楚国之时扶苏还对胡亥有一点放不下心,那么如今这个小子在他看来已经完全对自己构不成丁点威胁了。

    单是一个“承国君”的封号,就能把对方压得不可翻身了。

    因此扶苏所吃不准的,是熊启入朝对他的影响。

    在旁人看来,身为扶苏“表哥”的熊启入朝,无疑会扶苏的一大助力,扶苏母子都十分高兴才是。

    实际上,扶苏之母华阳夫人的确十分高兴,多次赏赐给昌平君华服锦绣,恩荣备至。

    可扶苏就不太高兴得起来了。

    原因就是这个熊启历史上是个反骨仔。

    当然,这是对大昭而言的,如果对楚国而言,熊启可就是忠勇之人了。

    如果到时候身为昭国高官的熊启真的“再次”叛逃甚至高举反旗,对扶苏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但就像李斯可以为我所用,其子李清甚至都能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扶苏对熊启的态度倒不至于如几年前那样。

    对于如今早已面目全非的“历史”,扶苏已经学会了用全新的包容眼光去看待人和事。

    人或许是不会变的,但大势会。

    如韩师所说,君王根本不必担心人心诡诈。只要大势在我,就不必担忧人心思变。

    扶苏不知的是,这样的心态,正是那位此前专有的。

    父子之间,果然有心意相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