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三国之炼英雄 !
听贾诩轻轻喊了一声将军,张济回过头来,他年纪较大,将近五旬,两鬓已有华发。对于贾诩他还是比较照顾的,也曾将他推荐给董卓,但董卓不能识人,加上李儒从中阻挠,所以董卓并没有接受贾诩,仍是让他跟着自己。
看着这个年纪只比自己小上几岁的同乡,张济也常感叹,贾诩之才,他深知。但是一直到如今也没有用武之地。张济在西凉军中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了,以前他的话,董卓还比较重视,现在不同了,年轻的后辈快速成长,且上阵杀敌比他更加狠辣,董卓如今相信的是这样后辈,如李傕、郭汜等人,就连军中最有能力的徐荣,现在也不能和他们相比了,何况他张济。自己地位下降,不能为贾诩讨得更好的出身,张济也是有些遗憾。他深深的看了贾诩一眼,说道:“文和有话可直说!”
“将军为何明知李傕一走就不会回来,却还故意请他下关?”李儒眉头一皱,昨天洛阳来了消息,他们三人都知道,只是内容是什么李傕没跟他们说,他们也没问,因为贾诩能猜出来,也不难猜。洛阳那么大的动静,这李傕能瞒得了谁?
“你二人也去准备一下,早点走。”张济呵呵一笑,他先前只是试探一下李傕,看看李傕会不会念同袍之谊,把事情跟他说明白,如今看来这李傕是不安好心了。西凉军将个个如狼似虎,尤其年轻一代更甚,也只有他张济相对来说心慈了些,可能也是年纪大了的原因吧。
“叔父!”张绣眉头大皱,让他舍弃恩如亲父的张济他也是不肯的。
“不必多言!”张济眉头一皱,沉声喝道。威势十足。
“将军为何不一起走?”贾诩问道。张济的为人,贾诩也是深知的,但也无可奈何,若是张济不是这样,他贾诩也不会有今日的地位。
“文和这不是明知故问么?现在还不是走的时候,等你们走远了,若有机会,我自来会你。”张济呵呵一笑,他若走了,虎牢关倾刻将破,虎牢关一破,联军冲进来,能不能逃过联军之手尚且难说。再者,董卓毕竟对他有知遇之恩,当年若不是董卓收留他,只怕他现在早死了。且董卓并没有舍弃他,舍弃他的是李傕,他相信董卓昨天送来的军报是要他和李傕一起撤的,只是李傕官位比他高,军报交到了他手里而已,现在李傕自做主张,事后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推卸掉。对于李傕的行为,他也懒得计较,身为一个战将,战死沙场,没什么可说的。只是贾诩和张绣他还想保一保。他接着他又向张绣说道:“记得把你婶婶也带走,好生照顾了!”
“叔叔待我如亲生,婶婶即是我母。绣儿绝不负叔父之托!”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其实知父也莫若子,张济虽不是张绣的亲父,但也与亲父无差。刚才张济一怒,张绣就知道要说服他一起退走是没可能了,要他在这里跟张济
一起死,别说张济不愿意,他自己也心有不甘。
“此次一走,可往何处?”贾诩问道。
“以先生之才,何处不可去?不过依老夫之意,可转道向南,南阳宛城有一皱姓大族与吾有旧,可往相投。绣儿年幼,还望先生多加照顾。”张济一脸微笑,给人感觉可亲可敬。
“即如此,下官告退!”贾诩说完跪伏地上,行了大礼。
张绣也是一样,他深深的磕了几个头,眼含热泪。
张济见状温言劝慰了几句。
张绣、贾诩起身,下关。
他两人下关之后,找了马车,又将张济的妻子接了出来,赶一辆马车,带几十精兵,不往洛阳,转道函谷关,径投南阳去了。
在张绣前面不远,有一大队人马,正是董卓的队伍。自前天开始,董卓就陆续的将洛阳百姓、财物转往长安,现在前队听说已过了潼关,离长安不远了。他现在所处的这一队,是除了留守洛阳的郭汜以外最后一队。文武百官与之同行,另有天子车驾。
为首一辆马车之上,董卓与李儒同坐。
李儒笑道:“出了函谷关,不要多久就入潼关,入了潼关,长安就在眼前,若入了长安,联军能奈我何?”
“得亏文优妙计!”董卓哈哈一笑,同时伸手从马车中间的案几上拿过一块熟牛肉,送入口中,另一只手又端起酒杯,不顾满嘴的牛肉,倒入口中。董卓除好色之外,尚有口腹之欲,近几年他少出征战,身体日益肥胖。
正当此时,李傕在马车外禀告:“探马回报,虎牢关失守,张将军不知所往!只怕已死于乱军之中。”
董卓闻言一震,轻叹一声说道:“知道了。”接着又问道:“徐荣所部可已准备妥当?”
“早已备妥,若联军来追,自讨死路!”
“好,传令郭汜,火烧洛阳。”
李傕领令而去。董卓愁眉不展。李儒惊问其故,董卓答曰:“张济从我最早,与我亲若兄弟,又为我大汉立有大功,如今正享荣华之时,却死于乱军之中,实为可惜。”
“张将军为抵敌贼,甘愿断后,实乃我西凉军将之楷模!”李儒也是心生赞叹,其实他们不知道,张济之所以没退走,那是因为李傕根本就没跟他说。
董卓马车之后是天子车驾,天子车驾之后乃是文武百官的车驾,最后走的就是并州军,他们的任务是护送天子百官安全抵达长安。
吕布坐于马上,低眉沉思,张辽在其一旁轻声说道:“虎牢关破了!”
吕布闻言一惊,旋即又低下眉头,不做一语。
虎牢关上,袁绍等一众诸侯一字排开,望向洛阳方向。几十里外的洛阳,火光映天,浓烟环绕。
“探马回报,董卓已弃洛阳,往长安去了。
洛阳城中抢@劫一空,那郭汜更是四处放火。连皇陵都被他们挖了。”
“真是岂有此理!”
“恶贼董卓,不得好死!”
“哇呀呀!”
一时间众诸侯愤怒异常。
而这一切都在刘贞的预料之中,但是闻言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西凉恶贼,真狠毒也!
“贼军既走,何不奋而追之!”曹操大急,出声说道。
“诸兵疲困,进恐无益!”袁绍摇头。
“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四海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其时也,若奋兵追击,一战可定天下!本初何疑也!”曹操口沫横飞,激动异常。
袁绍不答,曹操转而望向诸公,诸公皆言不可追,曹操大怒:“竖子不足与谋!”
曹操转而下关,欲亲领部队追击,然其部所剩兵马,不过三千。刘贞见状伸手欲止之曰:“董卓逃遁,必有防备,孟德兵少,恐吃亏也!”刘贞这么说也是一番好意,其实若曹操因此而死,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与曹操相处日久,越发发觉此人雄才伟略,而此时也没看出他有不轨之心。反是一腔忠君报国之心,令人敬佩。刘贞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出自天性。
“德华,吾常以为你乃天下英雄,为何此时不追敌军,反来阻我?”曹操皱眉,同时又劝说道:“我本兵少,若德华肯与我一同追敌,大胜可期!”
刘贞现的在兵马的确不少,此时仍有六千余人,再加上曹操的三千人,也有近一万人马,或许可以与董卓的西凉军一较长短,但若敌军设伏,要胜很难。说不定还要损兵折将。想到这里他开口向袁绍说道:“孟德之言有理,盟主且三思之!”
袁绍不语。
刘贞无奈向曹操说道:“若各路诸侯中还有一路愿意同行,我必同往。若只是你我两军,不可急追!”
“却是为何?”
“原因有三,第一,董贼仍有西凉军马,不下三万。你我两军合并一处,尚不足一万。是以一敌三。第二,他此次退兵,是早有预谋,沿途必有防备,若据险设伏,我军危矣。第三,西凉军马强悍,且有勇如吕布之将,我军久攻疲惫,敌军以逸待劳。”刘贞振振有词,欲说服曹操。
却不想曹操还有话说,只听他说道:“德华此言差矣!原因亦有三,其一,敌为败军之将,我为得胜之兵,以得胜之兵,追溃逃之将,不胜也难,此其一也。其二,贼军军纪不明,又是畏战而逃,其气必竭,且又裹挟百姓,逃之必不速,军纪不明又有百姓相随,贼军必然将怒火发泄于民,如此则其军形必不严整,以我军之坚阵,冲敌军之乱形,其利二也。其三,董卓逆天行事,我军顺义而为,大义在我,以顺击逆,如何不胜!”
刘贞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