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段永贤文集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笔趣阁 www.bqg11.com,最快更新段永贤文集 !

    可能是因为当过教师的缘故吧,星期天常有几位参加工作多年的学生来我家中闲聊。惋惜虚度过的黄金年华,悔恨现在的碌碌无为则是老生常谈。每问及为啥不从现在开始刻苦自学“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他们往往喟叹曰:“已经晚了!”惊诧之余,很想说上几句。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俄国文学家高尔基也说过:“学习---永远不晚”这就是说,不论任何人,一辈子都需要学习,而且也能够取得成效。我国汉朝刘向的说苑。公本篇中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很想读书求些学问,恐怕时间太晚了。”师旷说:“你怎么不点上蜡烛呢?”晋平公说:“臣子为何戏弄君主?”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您啊!我听说,少而好学,就像在清晨的阳光下走路;壮而好学,就像在中午的阳光下走路;老而好学,就像点起明亮的蜡烛走路,不比在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强吗?”师旷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国古代就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而终成大业的美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学春秋,李贽五十四岁才立志撰文修书,他们后来都成了成就斐然的知名学者,至于革命导师一生勤奋学习的事迹,就更加感人了。马克思在五十岁学俄文,毛主席在六十岁学英文,董老七十五岁时仍精神抖擞地“趁日翻俄语,开灯读楚辞”八十六岁还“五篇六本相连读。”由于他们勤学苦钻、日积月累,终于掌握了极其丰富的知识,为创立革命理论、领导和指挥革命运动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古代学者和革命导师这种老当益壮、笃学不渝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更何况喟叹“晚了”者辈正当韶华,来日方长,哪还有什么理由徘徊、观望和自卑呢?再加上过去已经浪费的大好年华,这就更要求我们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去,怎么能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呢?须知“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懒惰和自弃好比醋酸,能软化精神的钙质,使你从此一蹶不振,而勤奋和自强好比火酒,能燃起智慧的火花,使你才华焕发,为祖国四化建设有所建树。古今中外的伟人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青年朋友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过去丢失了的时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明天和将来是属于我们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啊!抖擞起你美好的年华,让她发出彩虹般瑰丽的光彩吧!